古代伪钞很少?6大原因揭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法分子制造伪钞假币的新闻层出不穷,还被拍成影视作品,人们自然好奇:古代没有验钞机,那要如何辨别银票呢?有人造假怎么办?答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因为古代确实少有假银票,原因主要有六点。
一、使用阶层
古代银票主要是商人、达官显赫的上层人士在使用,主要流通在商人之间,以省去带着大量钱两往返各地的麻烦,而普通老百姓没那么钱,可能一辈子放都不会接触到银票,意谓着银票也不会在市面上流通。
正因为使用阶层不同,银票在上流社会往返,所以容易追查源头;验钞是达官显贵和商人的“专业”,也关乎名声和诚信,也进一步限缩了假银票的生存空间。
二、原料难以取得
银票的原料纸张特殊,市面上几乎无法取得,制作过程中又有官方参与,每个朝代的用纸也是不尽相同,例如:宋朝用川纸,明朝用桑皮纸,清朝则是用高丽纸,试想清朝百姓可能连高丽在哪都不知道,更遑论制造伪钞。
三、复杂的防伪机制
银票上有复杂的花纹和图形,还有各个发行机关的印章、套印,以及密押、微雕、水印等防伪技术。例如清朝的“微雕”,就是在每张银票上印上一行小字,这些字非常小,密密麻麻,由专门的雕刻大师刻制,必须用工具才能检视。
四、更新周期短
银票每1到2年就会改版一次,每次改版都会销毁旧版银票。这样的改版速度,让假银票的生存周期短暂,也让制造者难以追上,望尘莫及。
五、严酷的刑责
古代对于制造假银票的刑法其实相当严厉。例如:北宋刑法就规定,私造假银票处以流放4年作为处罚;南宋《伪造会子法》明确规定,私造假币直接处斩;明朝抓到一样处斩,而且举报者重重有赏;清朝更加严重,不仅造假者要处死,家人也要连坐,全部流放充军。
六、道德的高尚
重德知耻,不齿“造假”这种非君子的行为。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重视对后代的“德行”培养。
结语
看完以上六大原因,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少”有人制造假钞,以身犯险了吧?
但是,在遇上经济动荡、朝代更迭前后的战乱时期,仍难以完全防堵假币出现。在庞大的利益面前,还是有人会铤而走险的。
例如:北宋最早发行的“交子”,随着市场飞速发展,使用愈加频繁,但到了南宋发行量日增,若都采用蜀纸,原料运输上交通不便,于是开始混用材料,到最后索性全部改用楮纸,让伪造者终于有机可趁。
另一个例子:明朝中后期、清朝都曾出现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加入到私铸货币的行列中,可见当权者的纵容,也是促使民间私铸、伪造之风兴起的原因之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