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者呼吁给老百姓发钱,并表示不会导致物价失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4月23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强调,中国货币政策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但中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趋势,宽松货币政策负面影响更大,北京大学学者呼吁给老百姓发钱,并表示不会导致物价失控。
4月20日到21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与会的高级财经官员提及全球经济面临COVID-19疫情反弹、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地缘局势紧张等多方挑战,经济复苏动能放缓。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会上表示,中国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4月21日,易纲也在第45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称,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价格和稳就业。
易纲提到,今年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对物价稳定非常重要,只要确保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物价将稳定在合理价格之内。
4月22日,易纲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再次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物价稳定。近期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波动,既有外部冲击,也有国内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的财政政策其实可以再积极一些。
据凤凰财经报导,刘俏说,“光华管理学院前段时间跟蚂蚁金服联合做了一个小微经营者的信息调查,基本上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到现在是直线下滑的。而且这里面最大的一个诉求就是没有需求(消费、流水)。”
“我觉得美国在2020年前后这一系列政策操作后,虽然现在带来了一些通胀的压力,通胀的水平也比较高。但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是挺成功的,因为美国服务业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在基本上完全停转的情况下,他靠发钱能把经济稳住,把市场主体稳住,我觉得这个经验值得我们未来去思考一下,”刘俏说道。
刘俏呼吁,“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精准一些。我觉得发钱是可以考虑的一件事情。”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到3月份的第一个季度,中国GDP的年增长率为4.8%。一季度的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
不过,外界仍质疑官方数据存在失真的问题。
据美国之音4月22日报导,一些经济学者说,虽然当局普遍实施COVID-19防疫封闭措施,房地产市场震荡不断,而科技产业在2021年受到以“监管”为名的打压,但是,中国官方却报告了相当不错的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数据。
据自由亚洲电台4月22日报道,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郑政秉指出,中国第一季度GDP成长4.8%,比三月李克强预估的5.5%低,外界都很怀疑,更预估第二、三季度会更糟。目前中国房地产问题严重、能源短缺、对创新产业打压,再加上当局向左的政策及国际上的制裁,本来经济就不好。另外,三月以来疫情爆发,看来没有收敛趋势,即便透过各种管控方法、局部开工,但生产衰退收缩、供应链、消费都受影响,有钱买不到东西。
郑政秉提到,中国在上海等地执行严格的封城、清零防疫政策导致不人道的防疫措施令外商频频要撤出:“包括很支持他们的德国,和日本、美国厂商都跟他抗议,台商在昆山、苏州、深圳也都受害严重,所以外企离开也是这波疫情造成经济衰退可能的威胁。”
郑政秉指出,全世界只有中国走宽松贷款,其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都创新高,这表明中国经济不好,想用宽松货币政策做很多刺激跟补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