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给杜甫的诗 竟被人误解了千年(图)


报国无门,既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绘图:志清/williamhill官网 )

身为边塞诗代表人物的唐朝诗人岑参,其诗以“奇”著称,写景奇、写情奇、构思奇、用字奇。奇幻瑰丽的景色,出奇制胜的豪情,翻新出奇的构思,奇思妙想的遣词用字使得他的诗作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他写给好友兼同僚杜甫的《寄左省杜拾遗》,却一反常态。

这首委婉含讽,曲折隐晦,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最后一句甚至被人误解,认为他阿谀逢迎,粉饰太平。

岑参为何会写这样一首委婉而讽刺的诗,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为官经历了。

岑参出身官宦世家,一门三相,聪颖早慧,三十及第。两次从军边塞,写下很多奇峭豪迈的边塞诗,数量为唐朝诗人之最。

唐肃宗至德二年,岑参为右补阙,在长安为官。此时杜甫为左拾遗,两人同朝为谏官,经常诗歌唱和。此诗应当是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丹陛”指皇宫的红色台阶,“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这两词用来表示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仙仗”指皇家的仪仗,“御香”指在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这两词用来表示上朝时的情景。

杜兄,你我二人一起齐步走上皇宫的台阶,上朝时分列站在朝堂两侧。早上随着皇帝的仪仗一起上朝,晚上身上带着朝堂里的香气一起下朝。

这四句诗描写了岑参和杜甫二人担任谏官时的一天生活。日复一日,一成不变,暮气沉沉,令人为岑杜二人感到乏味至极。

“阙事”指错失,“谏书”指劝谏的奏章。杜甫所任的左拾遗,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和岑参所任的右补阙一样,隶属谏诤机构,对皇帝进行谏及举荐人才。

这四句的意思是:你看看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看见花落都悲伤叹息,望着天上的云,羡慕高飞的鸟儿。咱们所处的这个朝代是如此圣明,你我这样的谏官可以不用给皇帝上谏书了。

对于最后一句“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曾有人误解这是岑参的献媚之语。《巩溪诗话》里说岑参的这两句话是曲解了荀子的“有所从,无谏诤”之语,给了阿谀逢迎的奸佞之辈拍马屁的借口。

通读全诗,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完全是断章取义。

从前四句循规蹈矩的朝堂生活,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的悲愤无奈,诗人的感情一以贯之:作为谏官,不能为国家拾遗补阙,每天照常得上朝下朝,实在郁闷,看到花落想到君子消亡伤心,看到鸟飞想到智士先去羡慕。无奈之下只能出反语,如此圣明的朝廷还要谏官做什么!

写此诗时岑参年届四十,刚从塞外东归。唐王朝正经历安史之乱,诗人对国家命运万分担忧,希望自己能“不避患害,抗弹权贵;扬清激浊,补阙拾遗”。然而事与愿违,现今的朝廷是如此“圣明”,完全不需要诗人的谏书。

诗人悲愤无奈,只能向和自己一样谏言无门的朋友杜甫诉苦,同时也是规劝他。杜甫忧国忧民,在朝堂上仗义敢言,多露圭角,也曾因建言获谴。写此诗赠杜甫,也含有温厚的规劝之意。

报国无门,既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

读者朋友们,你们还觉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是赞扬之语吗?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