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图)


中秋月亮(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导言

在每一集的听众文摘中,我都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出色的文学作品,本集也不例外,不过,今集所介绍的是与中秋节和月亮有关系的诗词。在云云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诗词中,首推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写出了创作这首词的目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意思是:“丙辰年的中秋节,推算过来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即西元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狂欢式的饮酒饮到第二天的早晨,喝得酩酊大醉,就写下了这首词,同时亦藉应该人月两团圆的节日来缅怀别离已久的弟弟苏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作白话文就是:“皎洁、明亮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会在天空中出现呢?我拿起承载着酒的酒杯向着万里无云的、清朗的天空发问。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和琼楼玉宇今日是什么年份哩。我冀望能够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但是,又恐怕在天上的宫殿和琼楼玉宇,因为在高处而令我抵受不住寒冷的天气。倒不如自己一个人和我寂寥的影子在地上翩翩起舞,天上的生活怎么能好像人间的生活来得悠闲、自在、写意呢?月儿转过身子照射到朱红色的亭台楼阁,过了一段时间又低低的挂在窗户外面,照射着完全没有睡意的我。明月不应该对世上的人记有什么的怨恨,为什么月亮偏偏在人与亲人分隔的时候才呈现圆圆的样子呢?世上的人一定会有悲伤、欢欣、离别、相聚的变幻时刻,和世人一样,月亮亦都会有天阴、天晴、月圆、月缺的转变,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难以周全、顺心、顺意。只祝愿世上所有的人能够活得长久、健康、幸福,即使大家和亲人相隔千万里那么遥远,也都能够一齐享受这么美好的、月圆高挂的光景。”

我现在就试图分析苏轼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否符合科学根据,亦还是文学家虚无缥缈的浪漫描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1、2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有不明白的事件,“问青天”是否可以得到答案?其实,这个宇宙并非只是地球这个空间,还有很多其他高于人类的空间存在,我们称之为“天”。“天”上有很多不同的世界,在里面居住的众生我们统称为神、佛。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说“满天神佛”、“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者是说“人在做,天在看”,其实是真的,我相信以前的人也像我一样看到了天上的神和佛才这样说的。

在一个虔诚相信神、佛的国度里,如果你非常虔诚的把你的问题向神、佛提出,神、佛是会有机会回应的,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以前虔诚修炼、修行的人,他们都会感觉到神、佛的存在,也是会跟他们沟通的,会感觉到神、佛的回应。现今社会的人已经迷失于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与神、佛沟通的能力,原本是人的潜能,如今已经丧失殆尽,只有修炼“法轮大法”,“反本归真”才有机会感受得到。故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古代是可以实践的,完全不是文人的浪漫。

“不知天上宫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3句就是“不知天上宫阙。”究竟“天上”有没有“宫阙”?我自从修炼了“法轮大法”之后,开了天目,看到了一些不同空间的景象。我肯定的告诉大家,“天上”不但有“宫阙”,还有数不尽的世界,天上的世界是一个个非常热闹、有很多神、佛在哪里居住、生活的世界,比我们地球的世界美好得不知多少倍,实在令人向往。

“天目”是可以看到宇宙不同空间事物,包括神、佛世界的眼睛,其实是人的本能,很多古代的中国人都拥有。华佗、扁鹊等大医学家都是通过天目去断症,诸葛亮、邵雍等政治家通过天目去透析社会的变化,仓颉透过天目看到神世界的文字因而受启发创造出中国文字,李淳(粤音“纯”)风、袁天罡(粤音“江”)、法国的预言家Nostradamus(诺查丹玛斯)等也都是通过天目看到未来世界的兴衰,现代人因为迷于物质的生活而丧失了这种功能。

那么天上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肯定的说:天上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天上的世界一样有光,有蓝天白云、有彩霞片片和缤纷的彩虹,而且比地上的光亮、清丽和灿烂;也有青山绿水、起伏峰峦、参天古木、如茵绿草、华枝绿叶、花团锦簇,但比地上的更加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山明水秀、生机勃勃;也一样有小桥流水、翠堤绿柳、富丽堂皇、雕栏玉砌的宫阙、红墙绿瓦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琼楼庙宇,但比地上的要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灿烂夺目得多。

“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4句就是“今夕是何年”?是苏轼向苍天提问:“今夕是何年”?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第七十七回《羣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中有这么一句对白:“佛祖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确又是这样的,不同空间有不同时间,古人还说:“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因此,苏轼向苍天提问:“今夕是何年”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欲乘风归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5句“我欲乘风归去。”这里苏轼用“归去”两个字用得非常恰当,因为人是从天上来的,天上的家才是人真正的的家,人来到世上不是为了当人,而是通过修炼返回天上去,才能回到天上的家。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6、7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和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天”就是月球上的天空,或是离月球远一些的天空,那么高的天空当然会“高处不胜寒”。即使古人看到神佛“从天而降”,也是看到衪们在天空中出现;古人又或者是看到神佛“白日飞升”上天,也是看到衪们在天空中消失,也就认为“天”就是这个有云彩的天空,其实衪们是在另外的空间来到地球这个空间的天空,又在地球这个空间的天空回到另外的空间衪们的世界去。天上神、佛的世界是风和日丽、四季如春的,不好似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有风暴、冰川、地震、山崩、海啸、战争、瘟疫等自然和人为灾害。因为人类生生世世、大面积的做了不好的事,积了很大的业力,神就会通过风暴、冰川、地震、山崩、海啸、战争、瘟疫等自然灾害来让人还业和警示世人。所有自然灾害说到最后都是人为灾害,是人积了很大的业而引发的。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8、9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苏轼站在人的角度去想神、佛的事。当然,天上的生活一定比地上的生活美满得多。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出来就是苦。天上的人都是以“真、善、忍”、大慈悲心去对待彼此,没有争争斗斗、是是非非等人世间的矛盾,是“大自在”的世界。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13至第17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要一生一帆风顺,“没有什么阻挡着未来!”可以吗?可以!就是处处都要与人为善。命运其实是人前世今生的德和业交织而成。做了好事就积德,做了坏事就积业;与人为善就积德,与人为恶就积业;帮了人就积德,害了人就积业;这是天理。所以,命运是人前世今生所作所为的结果,遭逢厄运也好、好运也好,是自己的前世今生所结下的果,因此“造物”不会“弄人”。人是不应对抗命运的,其实,人也不能与命运对抗的,俗语说得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种秋收。”命运是人以前结下的果,怎么可以不承认呢?人想要改变厄运,想要趋吉避凶,唯有处处与人为善,终身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会积德,德多、德大,命运就顺境,就能“冲破厄运”,反之,业多、业大,命运就潦倒。

元朝无名氏《朱砂担》戏曲第二折有这么几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粤音“hold”)草。”就是说,“做了好事会得到好的报应,做了坏事就得到坏的报应。若果天气没有严寒的冬天、没有降霜下雪,松柏就等于蒿草一样,就没有分别了。”意思是说:如果善恶没有报应,天又怎能将做好事或做坏事的人分开呢?若果没有报应,人积善就不如做恶了。这些话都是告诫人“善恶有报”是天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忍耐、真诚的人。

“湛湛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湛湛青天不可欺,举头三尺有神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是出自清代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讲的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宋军对抗金人南下入侵的英勇事迹。这个谚语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了好事或坏事,不要以为可以隐瞒上天,神明会一一监管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早来或者迟来。奉劝世人多行善积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有祝愿世上所有的人能够活得长久、健康、幸福,即使大家和亲人相隔千万里那么遥远,也都能够一齐享受这么美好的、月圆高挂的光景。这是人普遍的愿望,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刚才讲了,因为人是从天上来的,天上的家才是人真正的家,人来到世上不是为了当人,而是通过修炼返回去,才能“归去”天上的家,才能真正的、永久的实践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最后说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文留言

作者刘超祺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