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认为李克强是中共最弱势的总理(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外界认为李克强是中共最弱势的总理,在习近平不断集权的过程中,这位看似亲力亲为负责经济的总理,在四十年来的历任总理中权力最小。本来应该发改委和商务部负责的事情,他在重要会议上也要不断的发声,甚至发怒拍桌子。
8月16日,国务院官网发布的新闻稿显示,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7月中下旬以来,中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要求抓好政策落实。”
早在5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说,“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本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问题由下面部门解决就可以,而几个月来,多次被李克强上升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度,不得不让外界感到诧异。可即使这样,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同时也反映到官方的工业数据上。
8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压力加大。5月、6月、7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9%、8.8%、9%。具体来看,PPI高涨的特点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7月份,PPI当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上游行业原材料业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业的涨幅。
PPI是观察通货膨胀在生产端的表现,也是制造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付凌晖表示,下一阶段,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会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会延续。对中下游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和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6月10日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甩锅”国外,细数欧美发达经济体超常规宽松措施的五宗罪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是欧美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并指责相伴而来的负面效应需要全世界来承担。
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由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货币流动性过剩、供应端和需求端的矛盾加大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底迅速上涨,原油及制成品、化工原料、煤炭、矿石和有色金属涨幅尤其明显。从历史数据来看,大宗商品上涨周期一般在两年左右的时间,本次大宗商品上涨周期尚未完结,短期内难以看到缓和趋势。
由此可见,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并不是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喊几声就行,也不是发怒拍桌子可以解决的。
7月15日,国务院官网发布李克强在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罕见的透露李克强在会上发怒拍桌子。
李克强在会上谈到“审计发现违规倒卖大宗商品、偷逃税款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时,认为“情节十分恶劣”,并在会议上怒拍桌子,称要成立专门调查组,“无论涉及到什么单位、什么层次,都要一查到底”,“该抓的抓”,“绝不手软”。他还表示,要“保证公共资金、公共财产安全。”
这是李克强表演给外界看的,也是他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能够倒卖大宗商品的人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这些人属于中共权贵利益阶层,红色背景让他们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实际上李克强要触及到这个阶层,他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整体中共体制腐败透顶,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牵扯到一批人,而是一个阶层的事情。
这也是中国经济无论怎么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原因,因为从中共元老们开始,就决定他们的后人享有世代承袭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不只是权贵阶层,各级官员都是上行下效。李克强上任以来,时常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和官员怠政等事情经常发火。官员被曝在上班时间赌博、吸毒、打游戏、网购、看色情片,更有甚者和女下属在办公室搞“潜规则”等。官媒曾披露,有一次李克强发火时,一度用茶杯敲砸桌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