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东汉以至六朝,佛教传入中国,于是佛画兴起。最早,庄严的佛像,图诸石上,供人敬拜。及后道教兴起,宗教人物画的题材才逐渐扩大为释道画。
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绕着殿飞行,忽然升到天空,往西去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许多大臣说不出那个头顶发光的金人是谁。只有傅毅说:“天竺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金人准是天竺的佛。”傅毅的话,引起了汉明帝的求佛法之心。他就派蔡愔(音yǐn)和秦景两名官员到天竺去求佛经。公元67年,蔡愔、秦景带着两个沙门,用白马驮着一幅佛像和四十二章佛经,经过西域,回到了洛阳。他命令在洛阳城的西面按照天竺的式样,造一座佛寺,把送经的白马也供养在那儿,这座寺就叫白马寺(在今洛阳市东)。于是佛教浸盛,佛画盛行。
三国时期曹不兴被称为“佛画之祖”,他大幅的人物画能顷刻间作就,身体的各部位置合宜,毫厘不差。晋朝顾恺之,也是个以善画佛而著名的画家。他有段故事:有和尚向他化缘,它就为和尚画佛像于庙里壁上,叫和尚给来看的人向他们化缘。后来视者如堵,和尚化缘不断。顾氏画名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的人物画,一般是有骨法的,不像西方的水彩画。可是梁朝善画佛像的张僧繇,他却做了变格,创没骨法画佛像,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不用双钩,和西洋的水彩画画法一样。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他曾在南京一乘寺,用外来佛画的画法绘出有立体效果的所谓“凹凸花”,使观看的人能从远处看有凹凸起伏的感觉,而“近视即平”。他的“画龙点睛”传说也颇为脍炙人口。
隋唐时期的敦煌佛像画是中国古代佛画的巅峰,是以壁画为主要部分。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其中包括各种佛像,菩萨,天龙八部,题材非常丰富,大致可归纳为: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等像,供养人。净土变相的构图利用建筑物的透视造成空间深广的印象,复杂丰富的画面仍非常紧凑完整,是绘画艺术发展中一重要突破,一直被后世所摹仿、复制并长期流传。经变故事画内容丰富而多变,场面和情节被处理得真实有趣。绘画和雕刻中的佛、菩萨等像在唐代的佛教美术中是一重要创造,这些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及表情比前代更加多样化了,出现了多种坐、立、行走、飞翔中的生动姿态,特别是唐代菩萨的形象为古代美术中的重要范例。唐代供养人壁画精心描绘了当时主流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宋朝则受苏东坡崇拜之禅宗一派盛行,当时民间的佛像画,尤其庙里供的是达摩罗汉祖师画像为主,庄严的佛画像,很不多见。清朝画佛像的人,有所谓复古派者,如陈老莲、崔子忠等,他们所作的佛像造型怪诞、变形,当时并未被世人所重,之后的一些清代画家所画之佛像趋于熟媚,已无佛像庄严之气。直到民国时候的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了两年零七个月,将中国传统佛像画艺术再度发扬光大。
1949年中共窃政后,1966年文革爆发,“破四旧”运动随之掀起,辽代十八罗汉泥塑、两千年前印度高僧带来的贝叶经、稀世珍宝玉马在内的佛像、经卷全部被破坏,寺庙也差点被烧掉。1972年,来中国避难的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希望去白马寺参观,为了不让其看到白马寺破损的样子,掩盖文革的野蛮和罪恶,周恩来下令将北京故宫的贝叶经、京郊香山碧云寺的清代十八罗汉、北京故宫慈宁宫康寿宫里的佛像罗汉等诸多文物运到了白马寺。但曾经被焚毁的塑像、佛画等已根本无法挽回,而白马寺的遭遇不过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寺庙、道观中的缩影而已。不过,中共毁佛、谤佛的报应很快就到到来了,在历史上却对众生、对神佛犯下了滔天大罪,神一定很快要清算这个中共邪教。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