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半”,下半句90%的人不知道。(图片来源:Adobestock)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在民间已流传了几千年。若要谈中秋节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节”。但是真正有中秋节概念时却是在汉代,并流行于唐、宋两朝。
至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虽说从唐代中期就开始当作祭品来食用,但最为人所知的却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相约中秋举事,但朝廷搜查严格,传递消息不便。于是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藏在饼子中,再让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中秋那天,各路起义军一齐响应。
后来朱元璋取得天下建立明朝时,因为适逢中秋佳节,便把当年这段故事延续下来,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传承至今,中秋吃月饼早已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以前,乡下老一辈的每逢中秋,就会常念叨“年怕中秋月怕半”这样一句老话,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半句又是什么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一年中每到中秋节时,基本这一年就已过去一大半了;而一个月到了月半时,也同样过去了一半,有时光飞逝的意思。
当然这话背后的道理,也是在提醒每个人,光阴似箭,回首以往,我们已经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光,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自然要更努力珍惜,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虽说很早就开始当作祭品来食用,但最为人所知的却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图片来源:Adobestock)
●星期怕过礼拜三
其实这整句话的原句是“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或许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下半句不知不觉就被人换成“星期怕过礼拜三”。而这句话意思跟上面一样,当一个星期中到了星期三,那也就代表这一周就快结束了。
而除了以上俗语外,小编也节录两句跟中秋节有关的俗语,不知你有没有听过。
1、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黄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这句老话也是农民经验的总结,意思是说到了黄历七月十五之后,基本上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旱灾或者是水灾了。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后,一年粮食收成如何,也基本上心中有数了。
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如果看不到月亮,也就是阴雨天的话,那么在五个月后的正月十五可能会有降雪天气。
或许这也是古人的发现,看出这两个节日的天气之间,存在一种高度相互呼应的关系吧。至于准确性如何,大家不妨也可以注意看看。
你的家乡在中秋节有哪些习俗跟俗语呢?也欢迎在底下留言,与读者分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