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手绘插画:志清/williamhill官网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他既是大唐著名诗人,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参加进士科举,一举登科。白居易晚年持斋打坐,反省自己诗作的不当之处。他在多幅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来世夙愿,他说:“我白乐天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今生今世的文笔能促成未来颂赞佛乘、颂赞转法轮的善缘善因。”
白居易发愿:“佛出世时,愿我得亲;最先劝请,请转法轮。”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命要将居所施为佛寺。唐宣宗因缅怀他的贤德,提升他的胞弟白敏中担任宰相。
宋朝苏辙评价白居易说:“乐天少年知读佛书,习禅定。既涉世,履忧患,胸中了然,照诸幻之空也。”白居易少年时代就读佛经,练习打禅入定。步入仕途,虽然屡逢忧患,但他心中了然一空,非常淡定。(出自苏辙《书白乐天集后二首》)
白居易崇敬神佛,也躬身蹈行。他晚年曾居住在洛阳香山寺,因此自称“香山居士”。他协助捐建香山寺院,并把他在洛阳的12年里写的八百首诗,收辑为《白氏洛中集》存放于香山寺的藏经堂中。
白居易每逢生病时,就临摹佛像进行祝祷。对于世间的一切,他认为都有因果,所以他在遇到磨难,或被贬官,或遭遇疾病的折磨时,都表现出不同于寻常人的淡定,不会过分地忧愁和哀伤。在《感兴二首》诗作中他告诉世人,人的诸多痛苦都是由自己的言行所招致。
白居易崇佛,尤崇弥勒,从他的誓愿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唐大和九年(816年)夏,44岁的白居易在东都长寿寺与僧人道嵩、惠恭等六十人,以及八十多名信众共同接受斋戒,祈愿来世转生弥勒的佛国世界。
他请人画弥勒像并亲自作赞,他发愿:“有弥勒弟子白乐天,同誓愿遇是缘。”“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
白居易修行有素,出现佛家所说的宿命通功能,因而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他在《自解》诗中说: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大意是,据说房太尉的前世是个禅僧,而王维的前生是一个画家。白居易打坐入定后,静观自己的宿命,看到自己在很多的前世中一直与诗歌有缘,所以今生方能在诗歌上大展才华。
他在另一首诗中则明确讲到他的前世,其诗云: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皈依向一乘。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他以亲身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天赋才能和他前世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他修行的缘故,使他对生死也了无牵念。白居易曾作诗《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说道: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蓖石水用无功。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疾空。”
他认为,即使存在很灵验的妙药,但终究寻常人谁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束缚。只有虔心修炼,摆脱人世的生死轮回,才能不受百般病痛的折磨。为此他坚信修炼的愿望,对自己的疾病也就不放在心上,专心地诵念佛经。
他在千年前留下誓愿:当佛陀下世时,他要随慈氏下世,经历劫难,成就无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当朝的文笔,在未来世专颂转法轮。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