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商银行替换包商,疫情下金融风险恐难替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5月21日讯】受中共病毒疫情冲击,中国金融系统危机日益增加。此前备受关注的包商银行在被中国央行接管一年后,近日将被蒙商银行替换并正式运营。但是该事件反映出的中国金融系统风险并未被转移或消化,疫情下再度引发关注。
包商银行已换上蒙商银行的外衣
5月20日,中国包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25日正式更名“蒙商银行”并全面对外营业。该行系统切换和网点标识、凭证、印章更换等准备工作已就绪。
该行官方公告并称,对于蒙商银行承接的业务,客户与原包商银行签署的合同、协议等将由蒙商银行承接,债券、债务关系将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应转移。
公告还包括客户持有的原包商银行借记卡、存单、存折等交易介质以及信用卡的处理方式。
除了与蒙商银行的承接业务,对于徽商银行承接的业务,公告显示,自5月25日起至转移到徽商银行系统前,客户仍在蒙商银行系统办理。
中国央行、银保监会此前于2019年5月24日发布公告,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决定即日起对该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至2020年5月23日止。
今年4月30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蒙商银行已完成工商登记、依法设立,并确定了包商银行各项业务、资产及负债转让原则。
金融风险如何替换?
在去年5月24日,中国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信息: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实行接管期限一年。
自从包商银行被中国央行接管后,有媒体曝出多家银行处于技术型破产边缘。
2019年5月29日,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财联社》发表题为“监管人士:部分农商行、城商行处于技术型破产边缘”的报导。报导引述金融监管人士的消息称,中国部分农村及城市商业银行,因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处于技术破产的边缘。这类金融机构恐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清退。
相关消息引发外界关注,但报导很快遭到官方的封锁,《财联社》的报导已经被删除,其他转载该报导的媒体也将报导撤下。但从谷歌(Google)上仍能搜索到《财联社》报导的网页快照。
商界人士陈宇翔认为,这次持续了一年多的美中贸易战,加剧了中国小银行的危机。“这是第一个回合,这些小银行,基本上都顶不住,不注资就不行了。中国叫做监管啊,但实际上就是破产,它是尽量回避‘破产’那两个字。”
商界人士文丽表示,中国农商行和城商行等银行的人员和运营一直有问题。过去,由于经济上行所带来的资金流量掩盖了这一问题,随着经济下行,所有的问题都会爆发。文丽预计,中国当局将以20年前处理四大国有银行坏账的方法,处理本次金融风险,将坏账转嫁到全民头上。
而随着疫情持续以及贸易战的重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压力持续增加。
疫情在中国大规模爆发之后,中国工商银行为首的放贷机构在第一季度对企业的贷款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递延还款的贷款金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发布文章认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金融资产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
包商银行涉“明天系”
包商银行如此收到外界关注,主要是因其是“明天系”旗下重要金融机构。而“明天系”曾一度号称控制三万亿资产,在鼎盛时期先后介入了44家金融机构,其中控股23家,参股21家。
“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被指是中共权贵的“白手套”,肖建华上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是在2017年1月,北京当局派人从他居住了数月、位于香港中环的四季酒店将他带走。
2019年6月18日,包商银行接管组曾回应称,“近期银保监会未向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进行不予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提示”;“包商银行被接管,完全是一个个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