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狡猾得福报!明仁宗是怎样被立为太子的?(图)


明仁宗朱高炽。(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朱元璋驾崩时,建文帝听从齐泰建议,不许诸王回京奔丧。建文元年,五名藩王被定罪消藩,其中一名藩王自杀。当时,燕王(即:后来的明成祖)的三个儿子在京城(南京),燕王忧虑,于是称病请求让儿子回北平侍疾,齐泰欲抓捕燕王的三个儿子,但燕王妃的兄弟徐增寿透信给三人,朱高炽和两个弟弟逃走了。

靖难之役时,拥有五十万大军的李景隆,趁燕王去大宁收编宁王兵时,包围了北平,在九个城门驻军。北平城里只有燕王妃、燕王长子朱高炽、和一万士兵。朱高炽遵从父亲“严加守备,敌至,要谨慎,不要出城应战”的命令,与母亲一起,坚守北平,使燕王妻、儿得以保全。

他的俩个弟弟生性狡猾,会讨好父亲。宦官黄俨等与他弟弟结党,诋毁他。方孝孺趁机行反间计,为建文帝献计说:“燕世子孝谨仁厚,深得国人之心,燕王最喜爱他,而其弟高燧狡猾,素来妒忌世子受的宠爱,屡次对他父亲进谗言诬陷世子,他父亲都不信。现在只要用计离间燕王的世子,燕王既疑世子,则必归北平。”方孝孺就起草了书信,派锦衣卫送书信给朱高炽,许诺以王位。但朱高炽不开启书信,就把信连同信使,送到燕王军中。

当时的宦官黄俨为人奸诈阴险,向来被朱高炽反感,而朱高炽的弟弟与黄俨结党。等锦衣卫拿著书信到达时,宦官黄俨已经先派人对燕王报告说:“世子已与朝廷(指建文帝)通信密谋。”朱高炽的弟弟也说黄俨没说错,燕王不信。当时,朱高炽留守北平、燕王在外领军,沟通解释多有不便。战争异常激烈,连燕王都多次险些战死。如果燕王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只有死路一条。朱高炽如果背叛,等于把燕军将士至于死地,燕王如果不处置,难以向燕军将士交代。朱高炽收到这种书信,是非常被燕军将士忌讳的。

黄俨等人刚说完谗言,朱高炽派人押送书信的锦衣卫信使就到了。燕王开启书信,看后,叹道:“(使反间计的人)差点害了我的儿子。太阴险奸诈了。我至亲父子都被他离间,何况(皇帝和我)君臣呢?”嫌疑尽释。朱高炽才得幸免,使燕王父子没能被离间。这归功于朱高炽秉性诚实的品格。假使换一个狡猾性格的人处在他的境地,一定会狡猾的为自己盘算,开启书信,就有嘴说不清了,难逃被离间的下场。可见,人不能狡猾。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缘故,是因为他不像他弟弟那样狡猾。当时,皇后规劝皇帝不要立朱高炽的两个弟弟为太子,因为朱高炽的两个弟弟狡猾、骄横,品德、性格不好,而朱高炽品德好。皇帝听从了皇后的规劝,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后来能当上皇帝,都是因为他不狡猾的品格啊。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他父亲数次出征,留朱高炽监国,他默默无闻的处理政务、及时赈灾,使父亲没有后顾之忧。他的俩个弟弟,伺机用谗言构陷他。有人问他:“知道有进谗言的人吗?”他说:“不知,我只知道尽职做儿子的份内事罢了。”宦官黄俨等谋立他的弟弟高燧,事被发觉,伏诛。朱高炽不记前嫌,尽力为弟弟高燧解释,使弟弟高燧得以免死。

虽然朱高炽因为建文属臣的建议险些被扣作人质、又险些被建文属臣的反间计害死,但他不怨恨。朱高炽继位后,下令赦免了建文诸臣家属、外亲全家。他下诏说:“用刑是用来禁暴止邪,引导民向善,而不是为了诛杀。”“自今起定罪都要依照法律。”“各司不得鞭打囚犯的背、以及施加宫刑。有自宫的以不孝论。非谋反。不要连坐亲属。”“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即是禁止诽谤、遇到诽谤者告发、对被诽谤的人一概不要治罪的意思。

朱高炽遭遇反间计、和诬陷,数次濒临被猜疑的危险边缘,但他都能靠诚敬、谨慎获得保全;并能施行仁政,都是因为他本性仁善、纯朴啊。

(出自《明史》《明通鉴》《明太宗实录》)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