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争北京磨刀 欧洲为贸易利益谨慎发声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8月17日讯】(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布鲁塞尔17日专电)香港抗争情势延烧,中国警告不会坐视不管,更调动武警部队集结深圳。北京磨刀霍霍恫吓示威群众,但欧洲在贸易利益及区域合作考量下,显得谨慎发声。
香港民众“反送中”抗议行动进入第11周,警民对峙愈趋激烈,中国国务院港澳办8月12日表示出现“恐怖主义”苗头。人民日报同日释出“大批武装警察车队深圳集结”影片。
8月15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说,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成(香港)特区政府无法控制的动乱,那么中央政府不会坐视,“我们有足够的办法和能力迅速平息动乱”;另指控某些外国势力煽动香港暴力示威。
相较美国包括总统川普、众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Mitch McConnell)、甚至前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Joe Biden)都表态关注,欧洲政界显得谨慎发声。
虽然约有20名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关注香港公民运动,他们8月8日透过公开信批评,当攸关世界平衡的重要事件发生、应该有所回应时,法国政治阶层的缄默反而相当刺耳。
直至香港警民激烈冲突,扩大至机场停飞以及中国展示武力紧张情势下,西方媒体广泛报导北京出手可能性上升,英国首相强生(Boris Johnson)发言人8月12日表示,英对香港近来的暴力事件感到担忧,并希望各方冷静进行建设性对话。德国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8月14日则呼吁以对话解决问题,并尽一切努力避免暴力。
法国外长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8月14日呼吁香港当局重新展开对话,以找到和平化解危机的方法,终结暴力升高局面。
这些国家虽然言语多属外交辞令,但相较其他欧洲国家起码有所表态。欧洲近年虽对中国戒心渐高,但在经贸利益及区域合作考量下,仍是多数欧洲国家争取的市场,多数国家领袖避免公开评论中国。
中国是欧盟第2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扩大商机一直是欧洲的主调,中国已藉“一带一路”投资取得部份国家国际政治的支持,再加上欧洲重视的“巴黎气候协定”、“伊朗协议”及反“单边贸易主义”等项目下,欧洲期待与中国有更多合作,自然不易发出严厉批评。
除非香港情势进一步恶化,短期内欧洲对中国视为内政的香港议题可能会持续观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