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万高校毕业生流向凸显中国各地经济现状(图)
《2019年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观察》报告发布。(图片来源:metamorworks/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7月28日讯】有求职机构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叫做《2019年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观察》。其中数据显示,2019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工作的前十五强城市,依次是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杭州、深圳、武汉、郑州、西安、南京、重庆、长沙、天津、合肥、苏州。其中,除合肥外全部是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另外,新一线城市成都仅次于北京与广州,超过上海与深圳位列第三。而作为直辖市的天津,竟然落到了长沙下面,也是让人没想到的地方。
这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选一线城市的应届生比例,已经从2013年的51%,降到2019年的31%,而首选新一线城市的应届生比例则已经达到了39%。大家在看重工作机会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的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另外,更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家会考虑是否能够在一个城市扎根下来。
像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高校最多,毕业生也最多,但是这两座城市扎根下来的成本最高,希望也最渺茫。从数据上看,北京目前还是毕业生的首选地,但报告也指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选择。很多大学生毕业生,由于刚刚毕业,仍然希望在一线城市碰碰机会。如果再过几个月,仍然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那么这些毕业生就会转战广州,成都,杭州,深圳,武汉这样的城市去找机会。收入虽然有所降低,但支出的下降幅度更大。而且也有希望留下来。
还有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2013—2015届毕业后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三年后,其中37%的人去了新一线城市。可见现在新一线的竞争力在持续增强,大学毕业生在政策的指引下也是蜂拥而至。企业的竞争,其实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流动必然会造成企业布局的改变,在新一线设立分公司,招到同样品质的人才,却可以少付很多薪水,少支付不少房租成本,企业何乐而不为?所以大量明星企业,都会在新一线落地,甚至把业务逐渐向新一线城市倾斜。上面那15个城市,未来必然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实力。
另外,从本身的经济发展来看,广东和江苏这种贸易为主的省份,强势领跑全国,这两个省份正好代表了两个地理方向,广东是南,而江苏是东,也代表了两个重要的发展区域,广东是珠三角,而江苏是长三角。2018年广东的GDP是9.7万亿,江苏也有9.26万亿,两个省份今年超过10万亿,是大概率事件。而从均衡来看,江苏更强,江苏有23个百强县,广东只有2个,这也就是说,江苏是整体强,而广东是局部爆点,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这几个城市太突出了。
广东,江苏之后,就是山东和浙江,但是这就有点分化了,山东是经济总量很高,但是增速下来了,而浙江是总量虽然跟山东有差距,但增速很快。类似的还有四川和福建,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有很强的基础,但是经济增速依旧很快。
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来看,增速快的基本都在南方,而增速慢的,不及全国的基本都在北方,最低是天津只有4.6%,陕西和山东,只有5.4%,内蒙古是5.5%。所以很明显,之前的东西差距逐渐被现在的南北差距所取代。以长江划线,长江穿越的,以及长江以南的省市,现在上升势头很猛,云南贵州这种经济总量落后的地区,最近都能以9%的GDP速度增长,而长江以北,特别是华北和东北,现在有点找不到经济的方向。人才不爱去,自身也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还是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而一些重工业省份,能源地区,这几年更是已经开始收缩。比如东三省,山西,还有内蒙,甘肃,这几个地方原来都是靠重工业和能源发展,能源品价格大幅下跌之后,这几个地方的人才开始大量流失,收缩的迹象相当明显。
跟过去不同,原来全国人民都是在北漂,海漂,但是总体受到政策限制,很难扎根下去,所以才有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称呼,一到过年就人口大搬运。现在我们新一线全面开放,就是要让人才稳定下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经济发达,增长更快速的地方去寻找工作机会,然后顺便落在当地,再也不回老家了,甚至反向把父母带过去。这种变化,将加速城市间的经济实力对比。最后会让强者恒强。
十几个新一线城市,将继续扩张,直到接近一线水平,而北方的能源城市和工业城市将继续收缩。不出十年,南北差距,将比东西差距还大。这种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所以年轻人,应该尽早决断。即便你能力再强,留在收缩的地区,也是没什么希望的。要努力的赶到风口上去,才能够顺风而行。
30年前的深圳你没赶上,现在的新一线崛起的机会千万不能再错过了。否则不但是你自己,甚至给你的家人,你的后代,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之前也说过,一开始是先知先觉者离开,最后城市收缩的厉害,会让后知后觉者也被迫离开。先走的你的资产还能盘活,房子还能卖掉,后走的固定资产就很难再有价值,而且别的城市已经发展起来了,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