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魏武大帝遇仙人、忆前世(williamhill官网 )
曹操的游仙诗气势恢宏,语言朴实、流畅,内涵丰厚。(williamhill官网
合成图)
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称赞魏武大帝曹操,“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也有后人赞曹操,“瑞应黄星,应运而生,真人下世,修道、养身”。曹操是文学大家,尤其是他写的诗歌广为流传,而其中的游仙诗更是开创一代新风。
曹操的游仙诗气势恢宏,语言朴实、流畅,内涵丰厚。
本文为读者介绍魏武大帝曹操的二篇游仙诗--《秋胡行》二首,记述诗人遇神仙、忆起前生、登仙境、与神仙共游等。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即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夏四月,公自陈仓,出散关。”《秋胡行》当写于这个时候。这时,曹操已六十一岁,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
秋胡行,是乐府旧题。郭茂倩将其收入《乐府诗集・相和歌词・清调曲》。
(一)曹操巧遇三位仙翁 忆起自己曾为“真人”
曹操在一清晨上散关山,其道险阻,“牛顿不起,车堕谷间”。诗人“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据《礼记・乐记》,“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而“清角”,相传为黄帝所作,非大德之士不得奏听。
这时昆仑三位仙翁到诗人身旁,“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经交谈,诗人记起自己之曾经:“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最后,曹操说明此赋所依之由,记录传示所经,且强调是真正而无欺诈。“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秋胡行》
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惶惶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邀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乃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早晨,登上散关山,这条山路是多么的艰难!健牛因困顿倒下,僵卧不起,顷刻间,车辆坠入山谷中。我坐在山中的大石头上,弹奏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奏出“清角”古曲,心意迷乱忧烦。早晨,我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仙翁,突然来到我的身边。他们身穿裘衫,外披罩衣,看起来不是寻常的普通人。三位仙翁问我,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要独自怨叹呢?又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呢?三位不知名的老仙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经老仙翁的提问交谈,我想起了自己的前世,那时候,我住在昆仑山,是“真人”,也就是世人所说的得道的神仙。成仙之道深不可测,虽然如此,但只要精诚寻求,就会有所得。那时的我,遍历名山,遨游天边,枕石而眠,漱引清泉。正当我迟疑的时候,三位仙翁于是离开飞身上天了。我以前住在昆仑山,我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
仙人远去,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被世间的俗事所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夜夜不能安睡,惆怅哀怨,自我怜悯。此赋所依之由,记录传示所经,并且是真实的、没有任何欺诈。仙人远去难以追回,我写下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
后世学者、专家的赞誉同曹操诗文相符合。根据曹操的诗文,“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后世有诗赞曹操:“真人下世振乾纲,拨乱反正大义彰”。当代专家指出,“魏武大帝曹操瑞应黄星,真人下世,拨乱治世,顺天演义。”
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多来自于《三国演义》。但必须强调的是,《三国演义》非史书,其对曹操丑化、虚构的成分笔墨浓重,其中的许多描写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所刻画的也不是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读魏武大帝的诗文,气势恢宏、内涵深厚、意境深远、境界高深,远远超越了那个远古的朝代,即使今人读之,仍会为之赞叹不已。除了史书,透过魏武大帝的诗文,是读者了解其人品、风格、境界的另一很好途径。
(二)曹操游历仙界 遇伯阳(老子)、赤松子、王子乔众仙
曹操发愿登泰华山,与神人共远游。其后“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回到人间,诗人感慨:“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间所传伯阳、赤松子、王子乔,皆得道者,曹操“得之未闻,庶以寿考”,即诗人均见到他们但未问及其寿考。伯阳指老子。
根据专家的解读,“曹操实施自己转生人间之使命,并告谕当世与后世人,‘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换言之,即:顺天命行事则天使事成,存亡有命,不必为之担忧过虑。”
日本画师月冈芳年绘:曹操横槊赋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秋胡行》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我想登上泰华山,和神仙一起远游。我经过昆仑仙境,来到蓬莱仙山。我和神仙们一起遨游八方,我和仙人们一同往还。希望得到长生不死的神药,可以长生不老。我用诗歌表达心意,愿登上高高的泰华山。
天地是多么的长久,与之相比,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世人都说老子清静淡泊,从来都不知道年岁已老,又说赤松子和王子乔得道成仙。我都见到他们了,但没有问及他们的寿数。我用诗歌表达心意,天地是多么的长久啊。
日月灿烂光明,照耀四方,何处没有他们的光芒呢!天地化育万物,最尊贵的难道不是人吗?天下广土众民,难道他们不是天子的臣民吗?以施仁义为职责本分,以遵行礼乐为荣耀。我用诗歌表达心意,光明的日月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往还,昼夜推移,成为一年。有德行的人遵从天意,他们不违背天意,因而上天会使他们做的事情取得成功。他们从不忧虑年岁老去,只忧虑社会不安定。人的生和死自有天命,上天决定这一切,因此,担忧生死是无知的。我用诗歌表达心意,春夏秋冬交替远去。
忧伤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应让欢笑永随自己的心意。盛壮年华和聪明智慧,将永远不会返回。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将有惠于谁呢?轻浮放荡,逸乐苟安,又是怎样的行为呢?我用诗歌表达心意,忧伤的时候会有什么想法呢?
曹操在这首游仙诗中歌咏仙人以及描述修炼提升的感悟。其诗清楚记录其修炼体会并所成,将仙家风范留给后人。诗人同神仙遨游天际,“飘飘八极,与神人俱”,再回到人间,反差如此巨大,因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概: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人间匆匆不过百年岁月,但通过修炼却可得道成仙,与天地同寿。
通过修炼可使人升华至高深境界,因而诗人可以见到人们常提到的神仙伯阳(老子)、赤松子和王子乔。看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都是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的。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顺应天意,符合天道,天也不会违背人的心意,人做的事情因合天意所以一定会成功。这真是至理名言呀!
诗仙李白对曹操诗作,以“蓬莱文章建安骨”来评价。所谓“蓬莱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内涵,是为建安文学风骨。读者不妨阅读曹操的诗作,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参考文献:
1.《曹操(14)神来之笔》,《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2016
2.《曹操集译注》,中华书局,1979
3.《三曹诗集(曹操、曹丕、曹植)》,三晋出版社(山西古籍),2008
注:对这二首诗的含义,各家翻译各有千秋,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其中有些诗句的翻译,差异是相当巨大的,甚至影响对整首诗所表达意义的理解。笔者参照了多个版本,文中的释义以2016年由《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出版的《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系列之《曹操(14)神来之笔》为主要依据,再配以其它书目为参考。其主要原因是,《千古英雄人物》对曹操诗歌的解读更为精准,更能体现诗中博大精深的神传文化之精髓,因而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更贴近作者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