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 徐有功舍身护法(数文)

一、何充正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

王含,在担任庐江郡刺史的时候,贪婪昏乱,声名狼藉。王敦为他哥哥王含,护短。有一次,众人在座时,他说:“家兄(王含)在庐江郡,政声、民意,都很好,那里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在王敦幕府里,担任主簿,恰好也在座。

他听完王敦的话后,神情非常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我所听到的情况,与您所说的,完全不一样!”王敦语塞。旁人坐不安席,很替何充担心。何充却非常坦然,神情自若。

【评点】

王敦是朝廷权臣,又是皇帝的女婿,声名狼藉。而何充,仅仅是他手下一个小小幕僚,但为人正直。何充竟然敢于当众驳斥权臣贵戚、同时又是自己顶头上司的王敦。这实在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胆魄。更为难得的是,当众人惴惴不安、为他捏一把汗时,他自己却十分坦然,神情自若。

这则小品,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而何充无私无畏、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特点,却给读者留下了强烈而鲜明的印象。

二、新亭相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

南渡长江的一些原西晋士族,每逢好天气,总是相邀到“劳劳亭”,坐卧在草地上,玩乐、宴饮。有一次,正在宴饮的时候,周侯忽然慨叹道:

“这里的风景,倒不比临接渭水的长安一带差,只是山河不同啊!”听他这么一说,在座的人,无不相视流泪,感怀故地。

只有王丞相脸色一沉,说道:“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扶持王室,恢复中原。哪能像意志消沉的楚囚,面面相觑,不思恢复之策!”

【评点】

面对逆境、挫折、失败,有人一味地怨天尤人,伤感怀旧,心灰意懒。也有人痛定思痛,奋然而起,重新投入新的斗争,为国为民,做出奉献。这两种人生态度,后者:无疑更为可取!

本篇,通过记叙几个东晋士族的对话,在鲜明的对比中,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志趣。作者所肯定的是王丞相不畏挫折、志在恢复的宏愿,而对周侯等人的消沉感伤、止于悲叹的精神状态,给予了含而不露的批评。

三、小人李庆远的伎俩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记载:

中郎(官职名)李庆远,为人阴险狡诈。他起初侍奉皇太子,常能出入于太子的住处。太子有时暂时派他外出办事,他就仗着太子的威势,非常骄横。宰相以下,人们都称他为“要人”。

宰相正要吃饭时,李庆远来了,众人就请他入坐,他经常预先派一个差人在门外,火急地召呼,说:“太子等您办事!”他便连忙把嘴里的饭吐出来,搁下碗就走。李庆远到各部司衙门,都玩弄了这套把戏。这样一来,他拜见权贵,请讬徇私,卖官鬻狱,想达到的目的,往往都能达到。

后来,太子渐渐疏远了李庆远。他又悄悄潜入宫廷兵卫之中,在中间混饭吃。一天晚上,他出外腹痛,还骗别人说:“我肚子疼,是太

子赐给我吃的瓜太多了。”可过了不一会儿,他哇地吐出一大堆黄臭的东西,原来是卫士所吃的米饭,但有一些菜末儿,搞得满地都是,一片狼藉。——凡是小人得宠,大多就是李庆远这般模样和伎俩。

【评点】

历史上同样的事件,第一次出现时是悲剧,第二次出现时就变成了喜剧。本篇中的李庆远的命运,也有些类似。他得势时,狡诈欺人,不可一世,那种狡诈让人觉得可悲、可鄙;他失势以后,仍本性难移,继续狡诈骗人,这时只能让人觉得可笑、可叹了。前后对照,讽刺辛辣。结尾处,李庆远露了马脚,丑态毕现,又颇具戏剧效果。

其实,这类小人,又岂止是仅在官场?

四、徐有功舍身护法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徐有功,唐初人,武则天执政时,任大理寺卿(最高法官)。他每次遇到武则天要杀人时,必定依据法律,在朝廷上,当面向她谏诤。

有一次,徐有功在朝廷上与武后反复争辩,言辞越来越激烈,闹得面红耳赤;武后(即武则天)大为恼怒,下令把他拖出去杀了。即便到了这时候,徐有功还回过头,对武后说:“我就是死了,法律也不能更改。”拖到了行刑的闹市,他又被免掉死罪。武后将他从仕籍中除名,降为平民。这样几起,几落,徐有功始终是那样刚正不屈。

他正是朝廷可以依赖的人,至今人们还怀念他呢。

【评点】

依法办事,应是古今中外的一条通则。但我国的是一个“人治”社会,权大于法,皇权更是至高无尚。武则天恣意杀人,往往就是不要法律依据的。徐有功为了维护法制,敢于与最高统治者竭力抗争,甚至不惜以身护法,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法治”当然比“人治”要先进,但再好的法律也要人去执行、去维护,特别是在政治腐败、法制不断遭到践踏的今天,更需要维护普世价值、执法如山的人。

五、戴至德不显私德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刘仁轨担任左仆射,戴至德担任右仆射。当时的人,都称道刘仁轨,而看不起戴至德。

有个老妇人呈上状纸,跛戴至德接过状纸,正准备下笔批示。老妇人问旁边的人说:“这位是刘仆射,还是戴仆射?”有人说:“是戴仆射。”

老妇人听了,便赶忙上前,说:“你是个不能解决问题的仆射。快把状纸还给我。”戴至德笑笑,让人还给了老妇人的状纸。老妇人把状纸,交给了刘仆射去办理。

戴仆射在职期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当朝似乎也不能说什么。

等到他死了,唐高宗感叹道:“我自从失去了戴至德,再没有听到忠直之言了。他活着的时候,我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总是直言劝谏,从不放过我!”于是,皇上要来戴至德前前后后所陈的章奏,有一满筐子,皇上边看、边流泪!这时,朝廷的人们,才想起他来,追重戴至德。

【评点】

本篇从两个方面,来写戴至德的德业事功。第一段从正面写,戴处理一个状纸时,呈状的老妇人说他是“不解事仆射”,他笑着让人还了状纸。一件小事,表现的是他胸襟的开阔、为人的宽厚。

第二段,从侧面写,通过唐高宗对他的追怀,来表现他的忠诚和正直敢言。全篇取材精当,正面、侧面相互映衬,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六、李廙有清德

唐代李肇《国史补》记载:

李廙(读义)担任尚书左丞,有清廉的德行。他的妹妹,是当朝重臣刘晏的妻子。当时,刘晏正执掌大权。刘晏曾经有一次到李家探访,被请到李廙的寝居之室。他见这屋子的门帘,已经十分破旧了,就让人悄悄地量下这门帘的尺寸,回去后用粗竹编了一个,没有加以装饰,打算送给李廙。刘晏三次把门帘带到李虞门前,都因不敢进去说,最后还是把这竹门帘,带了回去,没有敢送给他。

【评点】

这个小故事,写李廙的清廉自守,竟使其秉权的妹夫,想送他一个粗制门帘,而三至其门,不敢开口。故事虽未正面写李廙,但却把李廙平日的刚正德操,充分地显示了出来。这就叫“威德”!

本文留言

作者陆真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