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傲人的孔门十哲 你知道几个?(图)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优秀弟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优秀弟子,这一说法源自《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条语录之前没有“子曰”,因此,不好断定它是出于孔子之口,还是出于当时人们对孔门弟子的评价。
不过,即使如此,小编还是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孔门十哲,让大家认识认识这些出自孔子门下的杰出人士。
孔门十哲中德行出众的弟子
孔子特别看重颜回,这并非出于孔子个人的偏爱,因为颜回的同门师兄弟对颜回的仁德也心悦诚服。
颜渊是鲁国人,名回,小孔子30岁。他的父亲颜路与他先后入学孔门,不过,颜回的名声比乃父要大得多。颜回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好学生”典型。
在孔门七十二子中,颜回得到了孔子最高的评价。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而称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特别看重颜回,这并非出于孔子个人的偏爱,颜回的同门师兄弟对此也心悦诚服。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让子贡将自己与颜回比较,子贡说:“赐(子贡)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回四十一岁就离开了人世。他在道德修养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片空白。颜回死时,孔子为之恸哭流涕,痛呼“天丧予”。尽管颜回在孔门资历不算最深,年龄不算最老,但在孔门七十二子中却毫无争议地居于首席地位。宋儒将孔子、颜回合称“孔颜”,这进一步提升了颜回在儒家学派的地位。
闵子骞曾获得孔子赞叹:“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孔子很器重冉伯牛,因此当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闵子骞、冉伯牛都名列孔门十哲,均以德行著称。这两位大贤终其一生都在默默砥砺德行,留下的言论材料却很少。《论语》两次记载孔子赞美闵子骞,闵子骞仅在《论语・先进》中载有“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一语。至于冉伯牛,因得麻风恶疾而早逝,竟无只言片语传世。
冉雍的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
仲弓是冉雍的字,他小孔子29岁。尽管仲弓的父亲社会地位低下,但孔子并没有歧视他,相反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甚至说仲弓的才德可以“南面称君”。
仲弓不仅以德行著称,而且在政事方面亦有建树,他曾出任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家宰,以居敬行简而深受好评。仲弓是对孔子礼乐思想体会最深的人,后来荀子屡将孔子、子弓并称。仲弓的人生轨迹,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社会底层进入上层社会,并得到世人的认可。这在战国士林阶层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孔门十哲中政事出众的弟子
冉求曾经委婉表示无力践行孔子之道,孔子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冉求自己在画地为牢。
冉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以政事见称,且多才多艺。
冉求对孔子的学说并非百分之百地信奉,不过他不像宰予那样敢于当面挑战老师。冉求曾经委婉地表示,自己无力践行孔子之道。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冉求自己画地为牢。冉求长期担任季氏家宰,他的政治立场其实更靠近季氏。他支持季氏征伐颛臾,积极协助季氏在鲁国推行初税亩政策,并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孔子气愤地号召弟子对冉求“鸣鼓而攻之”。但总的来说,冉求对孔子是忠诚的。公元前484年,冉求借战胜齐军的机会,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漂泊十四年的孔子,使老师得以体面地返回故国。
子路在孔门弟子中最有个性,因此大家对他的印象不浅。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他正直率真、快人快语、敢作敢为、信守承诺,在孔门弟子中最有个性,故事也最多。
子路的特长是政事,他曾先后任季氏家宰、卫国蒲邑大夫、孔悝家宰。子路是孔门中少有的敢于当面说老师的弟子。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子路,但这并不妨碍孔子视子路为自己最忠实的门徒。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在内乱中被杀,临死之前仍不忘系好冠缨。
孔门十哲中言语出众的弟子
子贡是春秋末年最活跃的政治外交家之一。
子贡是端木赐的字,他来自卫国,比孔子小31岁。子贡在孔门以言语著称,是春秋末年“国际”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外交家之一。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贡曾经仕鲁,多次代表鲁国出使应对,孔门七十二子在现实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以子贡为最大。关于子贡的外交成就,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之事。后人多以为子贡此举颇似战国纵横策士所为,但在春秋末年似乎还没有如此风气。
子贡又是中国最早的儒商,《史记・货殖列传》甚至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是由于子贡束帛之币以聘享天下的缘故。孔子弥留之际,门人弟子中只有子贡陪伴在侧。孔子既殁,弟子心丧三年,独子贡庐墓六年,尽哀而后去。
孔子批评宰予昼寝为“朽木不可雕”,已成人人皆知的事。
宰予是鲁人,字子我,又称宰我,小孔子29岁。宰予与子贡同样以言语著称,他是孔门中少有的、敢于对孔子学说提出质疑的学生。
《论语》中有五条关于宰予的材料,其中四条都是记载孔子批评宰予的:其一是《八佾》载孔子批评宰予以“使民以栗”来解释周王朝以栗为社树,并告诫宰予“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其二是《公冶长》载孔子批评宰予昼寝为“朽木不可雕”,并宣称从宰予昼寝事件上,由“听其言而信其行”而改为“听其言而观其行”;其三是《雍也》载宰予给孔子提了一个刁钻的两难问题:“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子答以君子可欺而不可罔;其四是《阳货》载宰予质疑孔子倡导的三年之丧,孔子斥其“不仁”,这是孔子对弟子最严厉的批评。世上有一种头脑聪明、伶牙俐齿且又性格刁钻的人,宰予可能正是这一类人。
孔门十哲中文学出众的弟子
在孔门七十二子中,实以子游的天分最高,最富于理想色彩,堪称是一位孔门才子。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45岁,与子夏并称“游夏”,均以“文学”著称,当时的“文学”指的是礼乐典章制度。在孔门七十二子中,实以子游的天分最高,最富于理想色彩,堪称是一位孔门才子。
子游与子夏虽然以“文学”并称,但他们的特长其实并不一样,子夏对《诗》、《书》、《易》等古代文献有浓厚的兴趣,而子游擅长的则是礼仪和音乐,尤其对儒家特别看重的丧礼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天分高,所以难免对别人的要求苛刻一些。
《论语・子张》记载了子游的两条人物评论,一条是评价子夏门人只配“洒扫应对进退”,机锋指向子夏门人,其实也暗含着对子夏的轻视;另一条是评论子张:“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这分明就有点像孔子的口吻了。
子夏的“文学”特长主要表现在他熟悉《诗》、《书》等古代典籍方面。(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卜商,字子夏,小孔子44岁。子夏的“文学”特长主要表现在他熟悉《诗》、《书》等古代典籍方面。子夏在孔子门下有吝财之名。
据《孔子家语・致思》载,有一次天下雨,孔子出门没有雨伞,弟子要孔子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为人吝啬,与人相交要避开他的短处,坚持不向子夏借伞。
《说苑・杂言》载孔子言:“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悦不如己者。”这是说子夏善于与贤于自己的人交朋友。应该说,孔子是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死后,子夏居西河教授,他的门下聚集了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等一批著名弟子,成为战国初年儒家一大重镇。子夏在孔门七十二子后学中获得巨大的声名,应该与他的弟子后学奔走先后、宣传褒扬有关。子夏晚年离群索居,其子死,哭至失明,境遇颇为凄凉。
孔门十哲个性不同、风采各异,他们像群星拱卫北斗一样,聚集在孔子身边,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圣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