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有神!杜甫描述理想最重要的作品(williamhill官网 )
杜甫并没有高估自己,他之所以科举失利,全因玄宗误信了李林甫的奸计。
上次在〈玄宗办科举没录取半个人!真相是什么?〉一文中提到玄宗举办大规模的科举考试,全国上下却没有录取半个人的主因,全是嫉贤妒能的李林甫在搞鬼。因此,纵然民间培育出了一位如李白、杜甫这般的大才子,亦是枉然。不过,小编虽然举杜甫为例,但他还真的是在那一次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的佼佼者。
野无遗贤 杜甫无辜
最初,杜甫听闻玄宗要征召各地的才子,可是兴致勃勃、意气风发的前往参选。为仕途做好万全准备的他,笃定自己铁定会如愿及第。杜甫只待风光时际一到,自己势必要好好地为江山社稷奉献己力……。谁知,满腹经纶的杜甫,却成了口蜜腹剑的奸臣的牺牲者。当天下有志有能之人全被李林甫一句“野无遗贤”给阻挡了报效朝廷的机会后,各个是无可奈何,只能另寻出路。
悲愤难解的杜甫只能选择留守长安,静待良机。更悲惨的还在后头,因为杜甫这一等就是十年,每次应试总落败收场。杜甫还曾四处央人推荐,却屡屡遭拒。
直到天宝十年(751),玄宗下旨说要征求分别歌颂祭祀玄元皇帝李耳、太庙和天地三大盛典的辞赋,杜甫才又重燃致力于朝廷的信心,夜以继日又洋洋洒洒地写好了三篇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并将它们投入延恩匦中。
杜甫殷切地盼望自己的真才实学能够撼动玄宗,震得他速速为自己安排一官半职,好让他尽早发挥卓越才识。
杜甫并没有高估自己,因为皇帝果然被他的笔墨给震惊了。可是,玄宗不识李奸人面目,亦未曾深究“皇上圣明,野无遗贤”的真相,因此玄宗居然做出了最糟糕的决定--再次命令李林甫去考核杜甫,以量才录用,而非直接指派官务给杜甫。杜甫经过了李宰相的面试之后,自然又是没了下文。
过了数年后,李林甫才指派杜甫担任看管兵甲器械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官位的任务也就只是在管理存放着士兵头盔的仓库的钥匙。低下的职位,对杜甫而言,实在是太大才小用,但是落魄无援的他只求个温饱,如今眼见有个稳定的收入,他自当是心宽许多,随即拨空探视寄居在奉先(现今的陕西蒲城)的妻儿。杜甫一拿到这个职位,就亟欲与家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我们再回来说说杜甫在尚未接到官务前的漫长等待,究竟有何精彩之处。
当杜甫经过李林甫面试,焦急地等待着朝廷后续的分派的期间,他可真是落拓至极。因为他不仅困于生活条件,还得面临各处讬人相问以及写诗赠权贵却依然秒无回音的窘状,他极度渴盼获得赏用,却一再挫败失望。在困守京都的十年期间,杜甫是悲辛交加、愤慨无终。所幸,杜甫是一个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写实又恳切的诗人,因此他总能随时提笔,一抒胸臆。
在描绘身怀绝才却前途茫茫、求援无助等状的诗篇中,就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一等一的好。
坐愁无计 描写悲辛
在描绘身怀绝才却前途茫茫、求援无助等状的诗篇中,就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一等一的好。虽然后世许多文学家、史学家都表明这诗并非杜甫最早的著作,但是依照如今保存最早的杜甫集各版本(例如宋王洙本、黄鹤补注本)来看,众人的确公认这一首诗是杜甫最明确、最早的在描述自己的生平与人生理想的重要作品,所以皆将此诗放置在著作中的第一位。
这一首绝佳诗作,是这么说的。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首诗主要是在说:
纨裤子弟不会被饿死,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倒是自我耽误,无法一展长才。
丈人请您试着静静听我道来,容我这个卑贱之人将事情说个清楚。
当往昔的我还是个少年郎的时候,早就充当观国之光的宾客了。
我读书逾万卷,一提起笔来写文章,仿佛有神助一般。
我写的辞赋预料可以与扬雄匹敌,我写的诗歌则与曹植近似。
李邕央求要与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邻居。
我自认为才学超人,很快就会位居显要的官位。
到时,我将致力让帝王达到如唐尧、虞舜般的贤明,并再令风俗纯朴质实。
未曾料想理想居然落空寂寥,我写诗歌并非为了隐没。
我骑着驴奔忙十三年,旅居在繁华的国都。
我早上去敲扣富有人家的大门,傍晚跟随在肥马的扬尘后。
饮着剩酒,吃着剩菜,时时处处潜埋着酸苦、悲辛。
皇上不久前下令征招说要寻找人才,我忽然想要求得一展长才的前进机会。
不料自己却如在青空中挫败垂翅的鸟儿,不得意的如水中无法纵游的鱼儿。
实在是很愧对丈人您对我的厚爱,我甚知您对我的真挚。
您每次都会在百官面前,忽然赞颂着我的新作。
我私下想效法贡禹,为您任官而欣喜,我实在是难以甘心如同原宪一样,有才德却贫困地生活着。
我怎么能够只是郁闷不乐,仅仅是四处徘徊、进退难定的待着。
我如今想要东往隐居避世,离开西京长安。
我尚且爱怜着这座终南山,并不忘回望着渭河清水。
我时常想比照韩信一饭千金的做法来回报您的恩德,可现况让人只能伤感的与您辞别。
我这只白鸥,隐没在浩大辽阔中,万里之中有谁能将我服驯呢?!
杜甫盼望借由《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而获得引荐。(以上图片来源皆为维基百科)
虽然整首篇幅尽是无尽的悲凄,让人不由地帮杜甫义怒,责骂朝廷不公、皇帝无眼,怎么可以放任奸人让大诗人如此仓皇。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幸阅读到杜甫充满苦情又悲愤的诗作。试想,倘若杜甫官途顺畅,是否就罕少在民间体察民情、观察时事呢?不过,杜甫若是平步青云,或许长时间在官场交际中,将会再发掘出更多的弊端与黑暗。到时候,杜甫诗集中出现的将是尽展官场不公不义的场景,而他的诗风将转变成另一种风格,兴许是会多出一种深入了官场却无法切实施展长才来报国的悲叹,以及萌发出一股警戒味道,劝告亟欲步入官途之人,理应坚守事理,切莫随浊抑清而忘却报国为民的初心吧!
附注: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这两句是指年仅二十三、四岁的杜甫,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这一年,以由州县所选出乡贡资格前往洛阳,参加进士的考试。年轻有为的杜甫,已经是一位四处游历、参观京都的国宾了。“观国宾”一语,出自《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参考资料
钱念孙《中国文学史演义增订版(贰)唐宋篇》(台北:正中,2006)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规模唐朝之最 唐玄宗办最大科举录取率挂0〉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古诗词网)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学生天地)
《周易》(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唐玄宗(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