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亚洲新闻编辑、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副主席马凯(Victor Mallet)。(Getty Images/Paul Yeung)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10月11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钟灵综合报导)外国记者会第一副主席、《金融时报》亚洲新闻编辑马凯(Victor Mallet)早前被港府拒发工作签证,事件连日发酵,也令国际社会惊觉,香港或许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亚洲最自由的城市”。
《立场新闻》报导,8月14日,外国记者会邀请香港民族党发言人陈浩天演说当日,资深政治评论记者、作家、外国记者会(FCC)前主席Stephen Vines,也在现场。
他形容,自己清清楚楚记得当日的场景,“我们常常邀请不同观点的人士来演讲分享,不知为何外界忘了这个想法。”
曾经任职英国《卫报》、《BBC》、《每日邮报》和《独立报》以及《亚洲时报》顾问编辑,在香港居住、任职传媒工作30年、目前在为香港电台主持人的Vines表示,不少国际传媒机构,过去都将将亚洲区总部设在香港,是因为香港的司法制度健全、自由度大,“驻港的记者毋须担心受独裁政权打压、跟踪和监听”。
“大陆政府一向对报道所谓‘敏感’题目的外国记者绝不手软,一贯的手法将记者逐出境外,香港政府如今首度引用内地做法,騆逐外国记者,不难想像国际传媒机构的忧虑”。
外媒:为何我们还要留在香港?
Vines形容,马凯不获签证或许并不是来自北京的直接决定,而更大可能来自香港政府的自作主张,“希望赢得中央赞赏”,“一触及‘港独’红线,就‘自鸣得意地’(complacency)以此为令箭,先发制人向驻港外国传媒开刀,连会毁掉香港国际声誉也在所不惜。
对这名相当资深的传媒人来说,“最可怕的是,他们(香港官员)以为这是北京高层想看到的情况。”
Vines透露,马凯事件后,有国际传媒机构近日举行了区域性会议,临时增加讨论香港是否仍然是他们亚洲总部的合适选址。“他们会问:我们为何要留在这里?为何不搬去租金较便宜、较少极权政府干预的地方。”
香港外国记者会总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美国商界罕有发声明:破坏香港竞争力
事实上,马凯被拒签的事件不但引起香港新闻界的关注,在香港的外商商会也罕有就事件发声。美国商会昨日发表声明指出,这次事件向外界发出一个令人忧虑的信息:“没有新闻自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运作,商业和贸易也不能可靠地进行”。
声明强调,“任何压制新闻自由的举动,均会破坏香港作为龙头的金融和贸易中心的竞争力”,并表明“香港理应向国际商界说明,在香港这个世界级城市,言论自由、通讯自由仍是稳固,以让商界考虑香港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
不仅如此,美国商会也特别提及,事件已经引起国际商界圈子注意。过去国际商界一直认为香港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给本地记者与编辑新闻自由、“大型国际传媒也因为香港有法治、联系性和言论自由,以香港作为总部”,如同国际的商业企业看待香港的角度一样,“我们也是支持自由贸易、市场开放、有道德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是支持具透明度和资讯流通的核心价值。”
去年10月,一直关注中国及缅甸等地的人权问题的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斯,被港府拒绝入境,当时港府以“干预香港内政”为理由,引发国际争议,但所引起的远未及这次事件,因为罗哲斯乃政界人物,而马凯只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反映港府的政治红线已经延伸到更多领域,越来越有“中国式”管治的影子。
事件不但反映外资对事件的忧虑程度超越过往任何外籍人士被拒绝入境的事件,也因为世界正站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
Vines指出,中共一向以“杀鸡儆猴”的方式打压异见,虽然马凯事件后,短期内未必再有外国记者被逐,但事件已令香港的自由留下相当大的阴影:“打压已来到,现已有首名国际媒体记者被逐;愈来愈多参与示威的人被捕入狱;陈浩天不能参加立法会选举。这都是以极快的速度来到,通常政府这类打压会慢慢发生,但在香港却急速地来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