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压MIT商标,要改成“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区”才能通关。(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8月27日讯】中国打压连MIT(台湾制)也不放过,近日,台湾一家生技业董事长向《自由时报》透露,销售到中国的产品被无预警下架,打听后才得知,1、2周前,中国当地进货商接到官方文件通知,要求货品产地仅注明“台湾”的产品全部下架,且是接到公文当天就得下架,完全没有缓冲时间,除非改标为“中国台湾区(意指特别行政区)”,才能恢复上架。
经贸单位证实,过去中国明文规定产地标示“台湾”的产品可销往中国,但自2017年下半年起,陆续接到台湾业者陈情,标示MIT(台湾制造)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商品,遭中国海关要求得标示成“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区”等才能通关,否则将被挡关或直接退运,包括食品、美妆及生技业者都有类似遭遇。
台商双标签或改标应对
台湾一位生技业董事长说,被下架的产品只能暂时堆放仓库,后续还要再想应变之道;对中国硬把政治枷锁框在商业产品上,只能感到无奈。
也有生技同业透露,中国近年积极发展生技产业,拉拢台商前往设厂,尤其针对新药业,若未来新药想在中国上市,3期临床试验一定要在中国做,最好能在当地设厂,已有台湾新药业者因此配合到厦门设厂。
出口中国的台商坦言,为了自救只好采取擦边球方式,标示“中国台湾”,或者以一明一暗双标签出口、到当地改标等。
知情官员指出,实际上被退关或销毁数目不多,中国是用政治手段想要在其国内消灭“MIT”(台湾制造),逼迫台商到中国大陆设厂,不然就得在标示上配合“祖国”的一中原则。
官员表示,过去MIT产品销往中国仅需标示“台湾”生产,就可满足两岸法规要求,且自2001年来已执行十多年;但近来陆续传出中国奥步要求台商以矮化台湾方式标示产地,若未标示“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区”,即会遭海关刁难,让台湾厂商不堪其扰、甚至蒙受损失。
MIT是公约数 中国说话不算话
2001年由中国商务部(时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布的“对台湾地区贸易管理办法”,其中第7条规定“台湾货物及其包装上应当标名原产地为台湾”;我国贸易局的“货品输出管理办法”则规定,台湾制产品应标示“中华民国制造”、“中华民国台湾制造”或“台湾制造”。因此MIT是双方最大公约数,过去业者也都依照此标示,怎知中国如今说话不算话。
此外,针对中国片面要求台湾制(MIT)产品出口到当地需标示为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区。台经济部贸易局及财政部关务署都强调,台湾出口产品仅能标示“中华民国制造”、“中华民国台湾制造”或“台湾制造”三种,违者将依法处理;
不过,有关务署官员表示,虽然近年出口产品标示不符的查获案件不多,只要产地标示“台湾制造”多可顺利于两岸通关,但中国各区海关作法可能不同,造成部分台湾业者只能以“一明一暗双标签”等方式因应,虽然能体会业者的难处,但只要查获,还是会依法移送处置。
責任编辑: 明思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