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蜜蜂大量死亡,餐桌上消失的不只是蜂蜜,还有食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8月25日讯】西式早餐里,果酱、牛奶、咖啡都是基本品项,少了一样就好像哪里不对。随着各地蜜蜂大量死亡,餐桌上消失的不只是蜂蜜,这些食物也可能减产,没有蜜蜂,餐盘很快就变乏味。
多年来,全球各地蜜蜂大量死亡已是常见新闻,很难再引起广泛关注,虽然部分国家陆续公告禁用对蜜蜂有害的农药,但为了给予农人缓冲时间,真正停用并非朝夕之事。
因此,即使已经多年疾呼拯救蜜蜂,法国全国养蜂联盟(UNAF)发言人塞纳(Dominique Cena)说:“战斗仍在持续。”
他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说,法国的蜜蜂死亡率多年来一直没改善,目前仍高达30%到35%,禁用农药虽是有效措施,法国在这点上也确实走得比欧盟前面,但还有很多事可做。
“今年法国有些地方的情况可用‘灾难’来形容,虽说死亡率平均是30%左右,但像不列塔尼(Bretagne)甚至高达80%,我们既已知道原因出在农药和缺乏蜜源,就应尽快改善。”
蜜蜂死亡的原因很多,包括农药和杀虫剂广泛使用、寄生虫感染、亚洲大胡蜂(frelon)入侵、气候变迁改变花期等。
一般相信,含类尼古丁的农药对蜜蜂危害最大,这种物质会扰乱蜜蜂神经系统,让它们迷失在采蜜途中,找不到回巢的方向。
要营造能让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生存的环境,除了禁用农药之外,也要有足够多元丰富的蜜源植物,绿化不足的地方,对蜜蜂来说无异于死亡沙漠。
根据养蜂联盟资料,由于蜜蜂大量死亡,法国生产的蜂蜜逐年减少,从1995年的3万2000公吨,到了2017年只有一万公吨。
国产蜂蜜少了,但法国市场每年的4万公吨蜂蜜需求量并未减少,需要靠进口来弥补,法国从国外进口的蜂蜜从1995年的6000公吨,到了2017年已超过3万3000公吨。
这些进口蜂蜜的品质和来源都不明确,有些根本无法追踪,商标上仅注明“来源:非欧盟”,却不知道确切来自哪里;法国竞争、消费和反诈骗总局(DGCCRF)曾发现,有些外国蜂蜜假称法国生产,有些甚至造假加了糖。
欧盟目前对蜂蜜品质的规范不够严格,混装蜂蜜无须一一标注来源国,只要写上“混合自非欧盟国家蜂蜜”就可贩售。
法国全国养蜂联盟主张,市售蜂蜜必须明确标注所有来源国。塞纳说:“我们会质疑,法国蜂蜜产量都减少了,其他国家难道没有减少吗?当你看到有些国家超量出口,会很怀疑这些蜂蜜的品质。”
塞纳有18年的养蜂经验,去超市也随时留意蜂蜜标签,他观察到,几年前架上还有大约3/4的蜂蜜产自法国,现在却不多了。
消费者若想对保护蜜蜂有所贡献,塞纳建议尽量选购国产蜂蜜,较有品质保证;住家条件若允许,就尽量栽种蜜源植物,但不要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也可捐款支持养蜂联盟的诉求,并敦促政治人物采取措施,阻止蜜蜂继续大量死亡。
“民众一般只想到蜜蜂会产蜜,但蜂蜜其实是附加产物,蜜蜂的首要角色是传粉”,塞纳说,“若没有蜜蜂,我们还是会有米、面包和茶,但也只剩这些,所有果酱、巧克力、咖啡、蜂蜜,还有反刍动物要吃的牧草、苜蓿等植物都会减少,也就是说,肉、牛奶、乳制品都会减产,这就是蜜蜂首要且卓越的传粉角色。”
蜂农称蜜蜂为“环境哨兵”,因为整体生态健康与否,只要看蜂群状况就能预知一二,蜜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且地球上约有8成开花植物需要蜜蜂直接或间接传粉,蜜蜂消失意味多数植物将无以为继,连带影响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生存。
法国全国养蜂联盟表示,人类饮食中,约35%的份量和65%的多样性仰赖蜜蜂传粉,这些数字凸显蜜蜂对生态多样性和粮食生产有多重要。
近几年,巴黎悄悄流行“城市养蜂”,歌剧院、耶纳宫(Palais d’Iena)等建物屋顶上都架设几个蜂箱,有些是实验或观察用,有些把所产蜂蜜当作稀有纪念品贩售给观光客。
1995年,法国蜂农还有8万5000人,于2011年减为不到7万人,但有赖城市养蜂潮流,2017年,蜂农又稍微回升到超过7万人。
为提升保护蜜蜂的意识,法国全国养蜂联盟每年6月底在全国举办“快乐蜜蜂日”(APIdays),透过类似园游会的免费活动,邀请蜂农现场说明蜂箱构造和蜜蜂知识,提醒大众,这种看似平凡的生物,实际上对人类生活有关键性地位。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