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价更先崩溃的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现在中国社会的容错率变得很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7月8日讯】现在中国社会的容错率变得很低,一步走错,过几年再回头,年轻人可能已经没有了容身之所。很无奈,前世代觉得无趣的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恰恰非常奢侈。他们连“熬年头”的机会都没有,必须非常拼命才能勉强平庸。
有人说,要摧毁一个中年人非常容易。其实,当下年轻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年人少,甚至都能将大好青年提前逼进了中年危机。
青春,本该最是朝气蓬勃,年轻人的内心应该永远有一团火。没有一个时代的时间成本,比现在更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致,个人选择更加自由,年轻人看似有了很多机会。实际上,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而他们往往别无选择。
今年4月,江苏常州大学白云校区有一间寝室很有名。这间寝室的8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连宿管阿姨都拉横幅以示祝贺。原本励志的校园佳话,却遭一些中国网友的冷嘲热讽:本科双非,考上985也没用。这种心态,说明社会上的确存在学历歧视潜规则。不少名校硕、博士在找工作的时候屡屡受挫,只因本科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
广西人小韵,本科读的是广东某二本院校,后来通过加倍努力,考上了北京的985研究生。不曾想,因为本科学历不好的缘故,求职之路比别的研究生曲折不少。小韵最终拿到的几份offer中,月薪最高都不过6500元。这个薪酬水平,要在北京生存,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阿涛工作三年,自觉身材一直维持得不错,直到那天公司体检踏上体重计。他觉得,这个秤一定是坏的,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一年长了二十斤?!一年前,阿涛从悠闲的杂志编辑,变成了工作起来昏天黑地的网络编辑。
睡眠时间无法保证不说,连吃饭也总是匆匆忙忙,并且都在工位解决。中午的外卖,下午6点还摆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月的KPI悬梁刺股,压力越大越想吃宵夜。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个视频很火。一个苏皖交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镜头下的服务人员在狭小的空间里,从收费到给票,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工人,一板一眼,全程面带微笑。
有人在评论里说看得心酸,还有一位网友说看到抑郁。所有觉得心疼的人,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日常。“过去我们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现在我们让人类模仿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人就是拧进社会大机器里的一颗颗螺丝钉。
有人深夜里在微博上搜索“辞职”,发现每两三分钟就有一个人发微博吐槽说想辞职。大多躲在CBD格子间里的年轻人,某种意义上都在做机械工作,可替代性也非常高。
“日常想辞职”的心态非常矛盾。年轻人既担心每天都要重复徒劳无功的工作直到永恒;又担心知识换代太快,自己竞争力下降,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比起工作压力,更害怕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没办法,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很可能将年轻人在职场上的积累,一夜清零。
最近,北京楼市调控升级,新房供应有限,让部分居住需求转移到租赁市场,房租一路上扬。据说,以北京平均工资9986元/月计算,北漂要不吃不喝26年才能买一套房。所以,一个北漂,要搬多少次家,才能真正在北京安家呢?答案各有不同。
但在高房租的挤压下,年轻人的答案有一点相似:一年必须往外搬一圈——连码农都从五道口搬到了回龙观,工作几年租住三里屯一室一厅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曾经高喊不买房只租房的年轻人,有的正在承受着高租金对生活的挤压。有的则靠父母搞定首付买了房,可是房贷占比超过收入三分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连用的卫生纸都一擦就破。连工作不如意都不敢辞职,生怕房子断了供。
哪怕从这个房子到最近的地铁站要坐接驳巴士,颠簸之间,都市人最爱的周末驱车郊游项目农家乐和草莓园,每天尽收眼底。
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持续努力地工作,没有停歇,没有睡眠。像病痛、生死这样的坎,其实早早就潜伏在他们身边。很多人都没想到,一场流感掏空了一个北京中产家庭,突然将生命的脆弱和中产的压力暴露无遗。《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在朋友圈热传,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怕有同样的遭遇。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