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热衷购买各类理财产品,一不留神就掉进金融骗局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5月30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国民众热衷购买各类理财产品,但一不留神就掉进金融骗局里。在29日召开的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直言,如果产品既保本又有两位数收益就要小心了。此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和前财长楼继伟也解析过中国的理财陷阱。
近些年来,中国流行一句话,叫作“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各个银行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以保本及高收益去吸引中国民众购买。同时,也有很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面向中国民众发行各类投资产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乱象丛生。
由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于5月28日至29日召开,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表示,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消费者的保护。
易纲强调,在消费者保护这个问题上,要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应该承担的风险和后果。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会发生的。“如果你看到一个投资机会,他告诉你又保本,又有一个两位数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问一问,它投什么项目才能够有这样的结果”。
中国财政部前部长、现任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中共政府“两会”期间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在2月底,楼继伟也公开表示,“当前一个大问题就是金融风险,全社会缺乏风险意识是大问题”;“我现在返回投资界,看到的全是风险”。
3月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希望媒体密切配合,普及金融知识,提高老百姓对金融风险的识别意识,防范金融欺诈。比如听到保本高收益,要举报!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这是金融欺诈。再有,媒体刊登广告要小心,有很多金融诈骗是通过媒体发布理财广告,欺骗了老年人、退休老工人,他们金融知识很有限,全社会需要媒体做工作,防范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金融欺诈的能力。
从上述中国主要的几位金融官员言论可以看出,在中国很多所谓的“理财”与“投资”产品都是骗局。不过有中国民众也表示:金融监管就不能更严格一些吗?银行就不能更规范一些吗?老百姓又懂什么呢?
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发行的理财产品总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士透露,理财产品简单地说就是不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业务。每个银行都有自已的资产负债表,上面列明存款和贷款各有多少,资产负债表的每个指标都必须在中国银保监会和央行限定的范围内。而银行理财产品则不同,其各项数据并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所以银行如何使用资金往往不会受到约束。于是,风险也随之产生。
另有信息显示,各类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新型金融诈骗,正侵袭中国农村。例如,加密数字币、互联网消费返现等,这些金融骗局的进行,借由熟人关系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传播,给中国农村埋下了极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经济界普遍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中国亟待解决过度金融化问题,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