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之间的贸易之争,演绎出怎样的大国博弈棋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5月26日讯】中美贸易战到了今天,外在看来协商已经为主流,但无论是协商还是对抗,最终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差别。在经济全球化期间,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逆全球化开启后,虽然争端是主流,但又不可能立即分道扬镳。用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来形容比较合适。
经济全球化开始之后,美国不断向全球输出资本和产业,让自身对全球商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造成自身贸易逆差越来越大,长此以往,美国的债务、经济安全都不可持续;而逆全球化的开启,美国减少资本输出、缩减贸易逆差是唯一的方向,这实际是美国开启再工业化的进程。
有人会认为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是一场阴谋,这种理解并不妥当,现在的争端是在美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并不仅仅限于中美之间,只不过由于以下因素,让中国处于风口浪尖: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也是美国最大的顺差国,美国欲压缩逆差、开启再工业化,中国就处于“正对面”;
第二,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很多工厂处于成品的组装环节,这些工厂的产品很多都出口到美国,而很多零部件和能源又是世界各国供应的,中美贸易纷争就涉及到了欧日等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看似是中美的贸易纷争,实则是美国与世界的纷争,只是中国处于“面对面”的位置上。
经济全球化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开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欧亚经济体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美国无法继续承受资本流出和贸易逆差扩大化,最终让中美走到了“面对面”的位置。
到现在,这种纷争的性质是什么呢?
第一,是经济模式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之后,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失速,这当然是美国资本和产业不断外流的结果。我们知道,在1950年前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美元荒时期,那是美国向欧亚国家大量输出商品的结果。但是,随着欧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成,这些国家一些最一般的产业基于成本优势就会更具竞争力,美国开始出现资本和产业输出,这是美元在上世纪60年代多次遭遇美元危机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战争因素),最终也形成了70年代的滞胀。
上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基于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行业的崛起,在新的经济层面上重塑了自身的经济竞争力,美国出现了20年左右的经济繁荣,一直持续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美国的繁荣周期结束了。
笔者的观点是:如果世界的经济体制是一样的(均为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美国还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寻求更高层面的竞争,重塑竞争力,比如核聚变、智能机器、物联网等行业,当这些行业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之后,就可以再次推动像1980年—2000年模式的新繁荣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科技带来的繁荣不是想来就来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美国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个时期的到来,根源在于欧日国家的科技研发能力、内部市场的规模等,尚不足以全面威胁甚至超越美国的地位——这让它有耐心等待。
然而,中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中国是各种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当国家意志开始发展新经济的时候,就会进行大量的财政投入,这种投入甚至在短期内不必关注效益因素。
当中美之间都希望占据未来新经济的制高点的时候,剧烈的冲突爆发了,因为美国进行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私人资本,必须考虑效益因素,否则企业就会破产。但中国靠国家的意志进行推进的时候,企业就不必顾忌(或顾忌比较少)这一因素(国企甚至可以不存在破产的说法)。在企业财务的层面上,中国企业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进行更大力度的投资。
从企业财务层面上,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局势形成了,但实现弯道超车的某些因素还不完备!
中国的创新能力不如美国,无论你再爱国,或许也会承认这一点,这与社会很多固有的因素有关,短中期内难以改变。此时,中国最希望的是借鉴、引进美国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双方科技水平的起点上实现同步,这是科技支撑。
企业一旦具备了科技支撑和财务支撑之后,弯道超车才有更大的可能。弯道超车的局势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出摆了出来。美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自然就要反击,其反击的手段也有两个层面。其中之一就是封锁中兴这样的科技企业,希望摧毁中国进行弯道超车的技术支撑。
一些人认为,随着政府出面协调,美国会放松对中兴的制裁,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即便暂时给中兴留一条活路,不仅需要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美国还会继续收紧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只不过会换一个方向或企业而已,华为最终很可能会被制裁,这也是可以推论的。
所以,这场贸易纷争本质上是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和科技竞争模式不同所带来的。
而实现弯道超车的两个条件:一是企业没有财务之忧;二是有渠道获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科技层面上大家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启动。
第二,贸易战的结果是美国对全球所有主要逆差国的贸易逆差被大幅压缩。
“第一”中所说的经济竞争模式的不同所带来的纷争和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用经常账盈余更合理一些,下同)的扩大或萎缩有关系吗?不仅有,而且是决定性的。
打击中兴这样的企业只是打击中国进行弯道超车的技术支撑,还要打击企业的财务支撑,而创新企业的财务支撑来源于政府财政,美国压制贸易逆差就奔着这个支撑而来。
下面以俄罗斯为例来说明问题。
俄罗斯其实也是发展中国家,在两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竞争力,首先是军工,S400导弹防御系统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第五代战机也在研制过程中;其次是原油,俄罗斯的原油产业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它们的竞争力是如何形成的呢?俄罗斯军工和原油的主要企业基本都是国有性质,这意味着普京可以随时对这些企业进行巨大的财政扶持,加快研发速度,提升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前提是,普京有钱才行!如果普京是没钱的穷光蛋,他什么也做不了。
这种模式实际上适合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
基于这种竞争力的塑造模式,只要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有用不完的钱,就可以在很多方面塑造竞争力,如果国家足够大(中国就属于足够大这一类),甚至可以全面追赶甚至超越美国的科技竞争力。
因此,以往很多年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上信心满满,甚至连南美只有3000多万人口的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在世的时候都在各种场合和美国总统叫板。一方是世界的老大,一方是小小的国家,看起来这种“叫板”是有些不可思议的,但查韦斯也是有依仗的。
基于该国顺差的扩大(查韦斯在1999年就任总统之后原油价格开启了牛市,有利于该国顺差扩大),本币的不断扩张就壮大了财政,不断在原油勘探和开采上、先进武器的采购上进行巨额投入,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和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就会不断上升,就可以和美国总统叫板!既然当初的查韦斯都可以与美国总统叫板,普京与美国叫板就更不奇怪,大家的模式是基本类似的。
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钱主要从何而来呢?主要就在贸易顺差上。
当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后,基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使用美元本位制发行基础货币,就可以不断扩大本币投放,就可以不断推进铁公基建设并推高资产价格,就可以实现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但是,当贸易顺差萎缩之后,就没办法扩张基础货币,财政收入不断扩张的局势就会逆转,向石油产业、军工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也就没有了,愿景就无法实现。
叫板的“本钱”没有了。
所以,打击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是釜底抽薪,是打击进行弯道超车的另外一个支撑——财务支撑。
或许有朋友说,咱凭空印钞也可以投入,而没有国际硬通货为锚,不断凭空印钞会导致恶性通胀的爆发,这不是充实财政,而是摧毁财政,今天的委内瑞拉正在做示范。
所以,美国政府现在政策的核心就是收缩贸易逆差,打击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顺差,本质是打击新兴市场国家的财政,最终是打击这些国家的军工、类似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科技产业,等等,目的是重新强化自身在军事上、科技上的霸权。
所以,虽然美国声称制裁中兴与贸易战无关,但其本质是一回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美国没有退路,因为被弯道超车意味着霸权不再;新兴市场国家也没退路,因为财政萎缩会带来经济、军事、科技、政治全方位的话语权下降,甚至导致内部不稳。
所以,在贸易纷争的问题上即便暂时达成妥协,也是为了继续打下去。直到有一天,美国的霸权全方位得到强化或者丢掉了霸权,也就是决出了胜负——一方被打下历史的擂台。
上述贸易纷争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为了财政不被削弱,且考虑到继续印钞吹泡泡可能要带来货币的加速贬值,所以加速推出房地产税是更可能的选项。
第二,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应该放弃长期依赖于人的幻想,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只有如此才会有前途,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因为美国对高新技术输出的封锁会越来越严,它不可能给你创造弯道超车的条件,即便任何人当上了美国总统也不会。
第三,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会承受贬值的压力,因为自身本币发行的保证金被抽走了。阿根廷、印度、土耳其、巴西货币的贬值仅仅是“先头部队”,未来,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都会跟上这一节奏。而发达国家的货币由于自身的国际收支被破坏,也会面临贬值的压力。
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挽救自己的汇率,加息是辅助手段之一,但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抛售外汇的效果更是有限,就像现在的阿根廷,息也加了,美元储备也抛了,但比索依旧像没娘的孩子。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是有效的,但属于非常规的手段。
中美贸易冲突未来有可能不断恶化,虽然有可能阶段性缓和,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的矛盾会一直存在。最终的结局也是一定的,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下降,将打断世界经济的脊梁——世界经济发展的原有势头、各国的财政发展势头、货币价值的稳定性等。最终会重塑世界的格局,因为世界格局的“筋骨”是各国财政构造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