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四种父母造就孩子四种人生(图)


《道德经》人生智慧造就孩子的人生经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道德经》每句话都可以写成一本厚书。

最好的注解是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反思。

老子很推崇“水”,水至柔,简单说,你要拦住水是很容易的,你在河水中放下一只手,你就拦住一部分流水了,但这些水换个方向继续流。这就是中国人(集体)的境界(简单总结,就是“绕路走”)。

最近京博国学分享的一篇文章很有启发性: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是什么样子,最终也投射成了孩子的模样。

父母疼爱子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可是现在有多少父母真的懂得:怎样做才是真的爱孩子?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什么才是支撑孩子一生屹立于这个世间的必备质量?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果实有问题,多半是在根上就出了问题。

所以说,不同的父母,也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他把统治者,即领导者分为了四个层次。同样的,父母也可以分为四种:

最末等的父母,或懦弱或狂暴,令孩子厌恶憎恨;

三等的父母,专横强势,让孩子畏缩惧怕;

二等的父母,贴心关爱,无微不至,孩子也是感激有加;

最高级的父母,则传授给孩子独立的精神和能力,让孩子走出家门后,不需要父母的任何庇护。

一、末等的父母,脾气都好不到哪去

十年前,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豆瓣网成立。光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那些仇视父母的人。

里面的成员高达十多万人,发帖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内容基本都是控诉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和祸害,有些真是触目惊心。

有被父母辱骂白痴,烂人的孩子;也有父母整日吵架,而孩子被当成出气筒的成长经历。而更多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干涉孩子的生活,控制孩子的人生。

网友心某就是很典型的一位,由于哥哥有病,姐姐与她相继来到世上。可一心想再要个儿子的父母,却给了她们灰色的生命基调。

“童年的生活是在无尽的责骂,羞辱,无数争吵中度过,父母是任何事都要按他们意志来的控制狂,让我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上一秒可能在心平气的跟人聊天,下一秒耳光就过来了。”

尽管读书成绩很好,可后来她过得并不幸福:“今年我已33岁了,离异,继承了妈妈的暴脾气,心情不好就拿女儿撒气。”

其实我们都有个本能,当情绪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将这些负面能量转移到比我们弱小的人身上,而孩子往往是“迁怒”时最佳的人选。

但父母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极大的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孩子一生,轻则自卑自闭,重则暴戾乖张。

当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容易陷入从被害者到施害者的轮回。

二、三等的父母,专横强势

有一类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雕塑作品,让子女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严加管制。

《增广贤文》里说:“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位网友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从小就是个听话的乖乖女,中学读文理科,听爸妈的;高考报什么志愿,听爸妈的;毕业找什么工作,听爸妈的……

“我的20岁,就像个木偶,一切都听爸妈的,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工作以后,她才渐渐醒悟,“听话”让她失去了太多:“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反抗的意识,我习惯了顺从别人、讨好别人,不会、也没有勇气向别人说‘不’”。

应该说,这位网友的经历也是不少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中国父母们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听爸妈的,没错!”“你翅膀硬了,不听父母的了!”

除了对孩子过度干涉,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恨不能替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只要孩子安心学习就好。

但一旦保护过了头,孩子一不小心就长成了“巨婴”。当孩子独立去面对世界时,吃到的将是一碗“苦果”。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让孩子完全听你的,你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你的高度就是孩子的高度,你的人生就是孩子的人生。

三、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

当其他家长要么过度干涉,要么过度保护孩子的时候,最高明的家长正在“放养”孩子。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了得。他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绝不以长辈和权威自居,而是与孩子们做朋友平等交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与其他父母一样,在孩子面临重要选择时,他会给出很多建议,却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照办。如梁思庄选专业,他一开始希望她选学生物,写信劝勉,后来了解到她没兴趣,便又写信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近百年过去了,可仍有太多的家长像旧式的父母一样,总是以长辈和权威自居,而忘记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让孩子脱离“父母”这个舒适区,他才能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面对,才会见识更广阔的天空,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