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告称,决定从4月25日起降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看中国2018年4月19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4月17日,中国央行公告称,决定从4月25日起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一口气释放1.3万亿元资金。银行业人士认为,这样银行体系并不利。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央行金融去杠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港台时间4月17日晚间,中国央行决定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在25日,上述银行需要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向央行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
4月17日,中国央行将1年期MLF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3.3%。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信息,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25日当天各银行需要偿还MLF约9,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今年3月末,MLF余额高达49,1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除了9,000亿元用于偿还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将释放给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相当于中国央行一口气释放了1.3万亿元资金。
4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速6.8%。其中消费增速超预期升至双位数,起主要经济助推作用。在中美贸易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第二季度是关键时点。分析人士预计,在社会融资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存在升级可能、经济去杠杆等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在二季度显现。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降准这是一个前瞻性措施,旨在提振资本市场情绪、促进经济增长,并缓解人们对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表示,中美贸易摩擦最终会通过谈判解决,但是在个别领域还是会有分歧,对一些相关的上市公司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像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中兴通讯进行出口的限制,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而中国央行通过降准,可以大幅提振投资者对于后市的信心。
在中国金融系统内,有把央行叫做“央妈”的说法,指的是银行体系靠央行释放流动性“投食”,来缓解银行业流动性紧张或提振市场情绪。中国央行降准透露出国内经济局势的不景气,降准可以一时起效,但是后续经济会如何变化?这甚至可能成为银行体系的“毒药”。目前,降准政策笼罩着这样一层疑云。
此前williamhill官网 特约评论员唐新元撰文认为,中国金融系统经过上一轮扩张后现在已进入下行清算期,金融风险的源头在于高杠杆造成的叠加放大效应,那么金融去杠杆将是一个既痛苦又缓慢的过程。而中国央行欲金融去杠杆,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在加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一方面必须整体处于偏紧的态势;而对于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央行又难以放下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王一峰分析,央行降准未解决银行体系的内生性问题,只是单方面降低银行向央行的借款成本来释放流动性,这会导致银行体系原有的存款增长匮乏内生性问题可能被掩盖。银行体系存款增长乏力,并且向央行借款成本高于一般性存款但低于公开市场融资,因此银行会择中选择向央行借款来解决流动性问题,这种央行不断的降准会加深银行体系的这种选择倾向,导致银行体系过度依赖向央行借款来保持流动性安全,而不是寻找其他解决流动性的途径。一旦这种依赖关系形成,央行将很难再进行后续流动性调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