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2月26日讯】随着美国一次次枪击案发生,禁枪与反禁枪的言论斗争一直在持续。近日,一名海外华人在网上发表的长文《禁枪为什么在美国不现实?》引发不少网民关注。
据文章作者介绍,他是前美军军人和现联邦探员,也是一名资深持枪者,他表示对很多“拍脑袋想出的禁枪言论”是非常反对的。他在文章中分析了为什么禁枪在美国不现实,以及为什么美国很多地区拥枪的必要性。
以下为文章的部分内容摘要:
每次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要首先声明,我个人是支持严格枪支管理的。即如果能真的保证罪犯的枪也被没收,我也支持限枪。但我绝对不支持现行民主党挂羊头卖狗肉的,只许州官放火的哗众取宠的假禁枪(如:只追究即禁枪法案颁布日之后的枪支,对以前枪支既往不咎——笑话,旧枪就不能杀人么?)如果真要禁就严格宣布回收政策,过期出动军队,挨家挨户搜,搜到者严处!并严守边境,打击贩毒枪支相连之犯罪。
如果做不到上面的,我则支持合法理智的公民拥枪,包括加强学校,商场等公共场合警力,或许可CCW。此外,我作为资深持枪者,亦强调枪非万能,望海外华人无论支持或是反对禁枪者,均能时时警醒,be aware of our surroundings,不沦为暴力犯罪之牺牲品。
美国地广人稀的情况造成警力覆盖不便,拥枪自卫是必然选择。
美国联邦一州一地方三级都有一定的权力。是相当分散的地方自治机构,这点从警力也能看出,联邦调查局负责重大凶杀等刑事案件,州警基本在州高速及附近维持秩序,以及承担环境,动物等警力维护。而面对小偷小摸来说,则是由地方警察来负责的,这三个警力系统并不是一个财政收入体系。而是各自税款负责各自层面。这就造成了人口密集且富有地区警力充分,可以有效打击犯罪,人们拥枪意愿不高。自然更严格的枪支管制容易出现。事实上,不管是网购还是LOCAL的枪店/枪展,今天在各东西海岸各州买枪都不是已经很容易的事。绝对不像美国某些媒体和中国大部分媒体所说的买枪就和买菜一样。符合人富有且密集的新英格兰地区如麻省,以及首都圈华盛顿特区附近,绝大部分人口是不持枪的,地方法律也对枪支有严格的规定。拿马里兰州为例:
.买任何枪,不管步枪还是手枪,要做背景调查,然后等7天,太多申请的话,等3个星期也是有的。然后没问题了,才能把枪弄到手。有什么精神病前科,犯罪前科的都不可能买到枪支。
.任何枪支,都要进行弹道测试。就是打几发,然后存盘,费用买家出。
.弹夹是不准购买流通20发以上的。
.买手枪的话必须接受手枪安全课程。过关了才有资格买枪。
.购买枪支后,30天后才有资格另外购买一把。
.CCW(手枪公共地区持枪证)形同虚设,理论上是可以申请,但实际上人根本就不发给你,所以根本就不可以合法的带枪出门。
.枪展上没有任何漏洞,就不存在着可以一手交钱,马上取货这个可能。
这和全面禁枪有任何不同吗?
但是我们要知道,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1/4(3亿对14亿)可用面积却是中国的近一倍。这就注定了美国在单位面积的人口比中国稀疏的多。而警力单位这一需要人口密度+税务财政来负担的事物,就注定了它在美国的先天不足。毕竟从统计来说,人口需要警察的事件是有一定概率的,那么密集的人口就可以有效减少总警力需求,反之则是对警力极大的浪费。今天美国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只有9座,相比中国是160座以上,这也可以说明美国的警力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分散的人口……
拿亲身例子来说,我住在俄亥俄州的哥伦布(Columbus OH),前几个月某女同学凌晨2点多家里被人莫名其妙的用力砸门(美国这边的公寓门一般只有木门,不像中国有防盗门),她独自在家怕是抢劫,于是打了911和我的电话,我从起床,穿衣服,开车到她家,吓走了砸门的人一共用了15分钟,(事后分析估计是个打秋风的小混混)结果911用了多长时间出警?整整1小时45分钟,如果是真强奸杀人的焊匪呢?那警察可以直接来收尸了。后来警察来了后我们了解一下,原来当晚整个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区以北只有那一辆警车(我们住的不算校内,所以校警根据辖区是不出车的)万一有点什么事情,如何顾过来?要知道,俄亥俄哥伦布是俄亥俄第一大城市,人口80万,我们住的还不是差的区还如此。那么你如何指望人口远稀疏于哥伦布的其他中部城市,或者广大中部乡村靠指望警察来制止犯罪?尤其最近的警察局离自己家有足足45分钟开车距离的时候?
2000年美国人口密度,单位平方英里(大概2.6平方公里)(图片来源:网络图)
看看图不难发现,美国有多少个州每平方英里才有20个人?又有多少平方英里才有500人以上?你让这些州去指望警察维持全部秩序,估计累死警察也办不到……
枪支给予了人们能平等自卫的能力。
上面说到了美国警力的现状,那么当自卫提上日程后,我们就要看看枪支对自卫的重要性。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讲威慑的作用。公民持枪是同样的道理,持枪最大的作用在于其对坏人的威慑。只要法律允许守法公民持枪,并且民间有很多守法公民持枪(美国3.1亿人2.7亿支枪),这个威慑力就是巨大的。
监狱里的很多罪犯被面试时说过:如果知道潜在的受害人可能有枪,他们就常常打消了犯罪的念头。因为罪犯不知道谁家里没有枪或谁身上没带枪,就算是坚决的禁枪派也受到了这种威慑力的保护。这就是“无枪胜有枪”。
相反,如果法律禁枪,就算你悄悄在家里放了枪,罪犯也会认为你家里无枪而光顾你家,并有可能让你吃亏。这就是“有枪如无枪”。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坏人,和同伙想出门去搞点儿钱,出门左拐是完全禁了枪的伊利诺伊州的莫顿格罗夫(Morton Grove,IL),出门右拐是每家必须有枪的乔治亚州的肯尼索(Kennesaw,GA)。罪犯会去哪里呢?不用问,绝大部分罪犯会去无枪区,不管罪犯自己有没有黑枪。肯尼索人不需要拔枪开枪,枪的作用已经体现了。而三十几年来两个城市犯罪率的变化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枪的主要作用在它没有使用时已经发挥了,民众很难估计枪支到底制止了多少犯罪。所以,一些媒体利用这一点给大家造成一个印象是枪没有用而只有走火的危险(而绝大多数人的枪确实一辈子都不会真的用来打坏人)。既然枪的主要作用是威慑,并且很难判断到底威慑住了多少坏人,那么我们怎么看待枪的用处呢?让我们先保守地假设枪的威慑作用等于零,然后再看枪的实际用处。一般来说守法公民用枪吓唬或打伤打死坏人后会报警,所以警察局会留下记录。只要上网搜索一下“gun self defense statistics”,就能够找到很多结果。
根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犯罪学家1994年的研究,每年美国大约有250万人次守法公民用枪吓退或击退罪犯,其中约39万(15.7%)相信当时如果没有枪他们死定了;约36万(14.2%)相信他们当时如果没枪很可能就死了。也就是说,就算枪的威慑作用为零,枪每年也使几百万人免于暴力犯罪。七十多万人免于死亡。这项研究还显示,在超过一半的情况下,罪犯是两人或更多;超过四分之一的情况下,罪犯是三人或更多。这意味着除了枪支以外的其他自卫手段(功夫、防狼喷雾、电击枪等)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枪就象一种保险,一种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保命的保险。而对保险我的思路一般是这样的:当我需要用到保险的时候,如果我没有保险,我自己能否承受损失?如果能承受,那么我就不买保险(因为这种小概率事件很难发生在我的身上)。如果不能承受,我就买保险。所以我不会给我买的几百刀的电视机购买保险(ExtendedWarrantee),但我一定会购买足够的车险、人身意外保险,这样万一我出事时我的孩子们仍然有足够的钱上完大学。购买这种保险既不是咒我有车祸,也不是咒我早死,而是我作为一个挣钱的男人应该为家庭付出的责任。
禁枪(图片来源:freeimages)
很多人热衷于反枪、禁枪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我住在好区,坏人从来不会来,将来也永远不会来。如果我有枪,除了增加走火的可能性以外,枪对我没有任何用处。在枪肯定没有用处的时候,当然社会上的枪越少我越安全了,当然我要禁枪、反枪了!但是问题是:你肯定坏人不会来?是不是非要等坏人按响门铃探问家里是否有人时你才开始考虑拥枪?难道那些坏人到好区抢劫的案子还少了吗?要看到多少例子才能相信这可能发生在自己家?
枪支这种保险类似于人身意外保险。如果没有枪支这种保险,万一出事时,其后果是我无法承受的,所以我和美国一半以上的家庭选择拥有枪支并进行必要的训练……
此文发表后,引发网友热议,一些中国大陆网友也纷纷发表评论:
一名海南省海口市网友说:“很有逻辑的一篇分析美国为何禁枪不现实的文章。”
网友“仙人掌”说:“国内要开了枪禁,拆迁人员和拆迁户就和谐了。”北京市网友“清筠”则跟评道:“至少没有敢三更半夜砸人窗户的了。没有被不明不白烧死的了。没有被挖土机压死的了。”
对于“仙人掌”的说法,河北网友“馨心数码”也评论说:“其实我第一想到的是那些作威作福家伙们不再敢明目张胆地欺负人了,就是想,也不敢不留活路地欺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