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双生缘(一)(图)


【小说连载】双生缘(一)。(图片来源:pixabay)

第一章

夕阳下,群山环绕中的旷野一片金黄,正是秋收季节,遍地是泛黄的一人多高的茅草,隐约一条小径蜿蜒其中,远远有慌乱的脚步声和喘息声传来,几个人奔了过来,两名年青男子手持木棍,不时往后张望,护着老人和怀抱孩子的女人,后方紧跟着几头灰狼,那狼跑的极为轻松,显然已把这几人视为盘中之物。再往前奔了几十步,两头狼唰的从前方茅草丛中蹿出,挡住了那几人的去路,眨眼间,群狼已将他们包围起来。

“闵儿,轩儿,你们快背上孩子走!”为首的老人疾声喝道。

“吉轩,你快带上小山他们走!”年纪稍长的年青男子说道。

话音未落,两头狼已经扑了上来。转眼间,几人身上都见了红,其它狼却只是围在外圈,象是看一场好戏,并着急落幕。

很快几人已无招架之力,那为首的老人反而平静了下来,盘腿坐下,叹道:“我一生悬壶行医,自问未做亏心之事,不想今日要受此灭门之灾,天意若当真如此,便罢了。”说着竟闭目而坐,再不抵抗。其余几人亦流泪坐下,棍棒都扔于一旁。

群狼见此显然颇为意外,一时间竟也没有攻上去。但也不过一时迟疑,头狼很快轻啸一声,群狼眼见就要扑了过去,正当此时,只听有人吟唱:

铁马金戈,青山何处藏忠骨?
仗剑天涯,天地逍遥任我行…

声音听起来相隔颇远,却雄壮清晰。狼群听到这歌声竟似十分畏惧,迟疑不定,那几人见此情景,大声呼起救命,歌声应声而止,茅草丛中传来唰唰的声响,那人显然来的极快,狼群骚动起来,头狼轻呼几声,群狼排好阵型,如临大敌。

很快,茅草分开,跳出来一个大汉,一手拄着枴杖,却是少了一腿,脸上满是烧伤的疤痕,甚是骇人。肩上坐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女孩,浓眉凤眼,好似年画娃娃,正睁着大眼好奇的看着众人。后面跟着一个身着浅绿衣衫的少女,鹅蛋脸庞,杏眼柳眉,目中透着关切之意,让人观之可亲。只听那大汉肩上的女孩笑道:“郭叔,又是那几只狼!”

群狼呜呜发声却始终不敢攻上去。那大汉笑道:“桢儿,慧娘新教你的暗器手法正好可以练练。”

那少女依言从地上拾起几块碎石子,手腕一抖,众人眼前一花,几匹狼已呜咽起来,腿上,身上血流如注。头狼短啸一声,狼群转头便跑的无影无踪。

大汉道:“准头还得再练练,力道也还得再添上二三分。”

少女点头应道,“是。”

那大汉还要说什么,女孩却捶着他肩膀嚷了起来:“姐姐很好!不许说姐姐!”

那大汉似拿那女孩儿无法,只能哄道:“说了,不说了。”转头对向那几人,却吃惊的轻呼一声:“伍院正?”

那为首的老人便是太医院院正伍存殷,不想那大汉竟认得他,可是记忆中对此人却全无印象,便问道:“恩人认得在下?”

那大汉笑道:“我模样变了许多,院正认不出来也是正常,当年多亏院正给我家将军疗毒,我一直记着您的恩情!”

伍存殷大惊,上下打量着那大汉,“莫非你是郭信?郭副将?”

郭信笑着点点头,“正是在下!”

伍存殷激动不已,“你还活着!那大将军呢?齐家军呢?”

郭信收了笑容,“将军还在,兄弟们多半在雁回谷没了…”

伍存殷叹道:“十二年了,我常常想你们还在不在?在哪里?将军身上的毒当年没有根治,我这些年一直四处探访,寻找药方。太好了,你们还活着!”

郭信问道:“院正怎么到了此地?”

伍存殷长叹一声,“一言难尽!奸佞当道,本想举家回乡,却不料先遇盗贼,后遇豺狼,若不是你们及时相救,今日便要葬身此处了。”

郭信闻言道:“我们的山庄离的不远,不如先到我们庄上安顿下来,再做打算,也好与故人相见。”转头又道,“院正可还记得将军的小女,当年尚在襁褓?这便是桢儿。我肩上这个是将军的小女娃如意,您却没见过了。”说着叫过俩人来行礼。

伍存殷也叫过夫人,俩个儿子吉闵,吉轩,儿媳刘氏,孙氏,孙子小山行礼。如意与小山年龄相仿,又都是活泼的性子,很快熟络了起来。桢儿与郭信耳语一番,郭信点头称是,对伍存殷说:“山路难行,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背院正上去。桢儿也有几分气力,由她背大娘上山如何?”

伍存殷见天色确实已晚,自己和老伴腿脚不快,不免拖累大家,他亦是生性豁达之人,便作了一揖,“有劳了!”郭信和桢儿连忙避开,郭信道:“院正对我们有大恩,如何受的起如此大礼!”说着,背起伍存殷便走,他虽是独腿之人,伍存殷在其背上却觉颠簸,众人跟着亦须快步才能跟上,心中却知郭信他们已是体恤众人,放慢脚步了。

不知在山里绕了多久,众人只觉双腿早已累的麻木,林子里黑漆漆的,不时听见猫头鹰咕咕的叫声,树丛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和远处野兽嚎叫,终于又爬过一个山头,山脚下出现一个村落,星星点点的闪着灯光,如意笑道:“到家了!”

下了山,众人随郭信走进村口的一间小院,刚推开柴门,月光下便见一个妇人迎了上来,“今日这么晚,一定是如意又淘气了!”

如意跳了过去,挽着妇人的胳膊说:“今天集市好热闹,还来了个耍猴的,那小猴真好玩,慧婶婶你让郭叔给我抓只小猴来吧!”

妇人笑道:“还用抓吗?你不就是只猴儿?”转头迎向众人。

郭信道:“慧娘,你看这是谁!”

慧娘借着月光仔细辨认,认出了伍存殷他们亦大喜,“原来是伍院正和伍夫人!快请进屋稍坐片刻,用过饭了吗?我去些饭菜。”

伍家人连声道谢,慧娘叫过桢儿,如意去了灶间,众人跟着郭信进了堂屋。说是堂屋,不过是茅屋里隔出一小间,摆着一张方桌,几条长凳,桌上点着一盏油灯,还有一个针线篓子和一件缝了一半的土布衣裳。伍存殷心中暗忖,这些年来齐将军他们就是过着这样清贫的日子啊!不过就算是从前,齐家军常年东征西战,驻守边塞的苦寒之地,也没有过过什么安逸享乐的日子。

慧娘手脚甚快,很快端上茶水饭菜,众人简单清洗,处理了伤口,用过饭菜,安顿下来,已是月上中天,这一日又惊又吓又有劫后余生的惊喜,劳累不堪,很快便沉沉睡去。

第二日醒来才看清这小院的全貌,两间茅屋,青石打的屋基,黄泥的墙面,屋上盖着厚厚的茅草。石头砌的齐腰的围墙,墙角有间鸡舍,门开着,不见鸡的踪影,想来是放到外面觅食去了。园里一条青石小径通向门外,墙外有一圃菜园,豆角结的正好,丝瓜架上满是小黄花,垂着累累果实,南瓜藤爬满一地,好一派农家景象。

茅屋依山而建,此处原是两山之间的一个山谷,一条小河从中间流过,河两边建着一座座茅屋,大多类似郭家的格局。此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片乡村太平风景。靠河岸处是一块块稻田,一片金黄,两边青山皑皑,与世隔绝,好山好水,恍然一个世外桃源。

家除了伍存殷和夫人早年在乡里生活过,其他人哪见过这般风景,特别是小山,看什么都新奇。伍夫人早早带着媳妇刘氏和孙氏去灶间帮忙,这会儿帮着慧娘端上早饭,一陶盆黄澄澄的南瓜稀饭,两大盘南瓜花和面摊的煎饼,几个小咸菜,正是此地典型的农家早餐。昨晚大家困顿疲累,仓促用点饭就休息了,这时都觉饥肠辘辘,原本胃口甚小的刘氏,孙氏都喝了一大碗稀饭,外加一个煎饼,只觉得城里卖的精美茶点全比不上这原汁原味的农家早餐香甜,小山更是连吃了两个煎饼,看到饼里还有花,十分新奇。

伍存殷不见郭信,便问慧娘,慧娘笑道:“家里没什么菜待客,他去山里转转,一会儿就该回来了。”正说话间,郭信背着弓箭带着桢儿,如意走了进来,手里拎着用藤条绑着的几只野兔,野鸡,桢儿背着个竹背篓,装着山里的野果,板栗。慧娘接过山货,收拾起来,伍夫人她们也过去帮忙。

如意问小山:“我们去河里起鱼笼子,你去吗?”小山连忙点头。桢儿便带着两人往河边走去,河上架着一座木桥,上了桥,桥杆上系着几条麻绳,麻绳的另一头一直伸到水里,桢儿说道:“你们俩这回先看着我拉,下个笼子让你们拉好吗?下面水深,要扶好栏杆。”如意和小山忙点头,如意催道:“姐姐,快拉,看今天有没有大鱼。”

桢儿动手拉起麻绳来,很快那鱼笼浮出水面,原来是个竹编的喇叭口细颈大肚的长笼,听的见鱼儿在里面蹦跳的声音,桢儿拎上来往备好的木桶里一倒,哇,大半桶蹦蹦跳跳的鱼和虾,如意熟练的捡起几条小鱼,扔回河里,对小山解释道:“秦先生说,打鱼有打鱼的规矩,不能抓小鱼,也不能抓大肚子的母鱼,要不过上几年这河里就没鱼了。”

小山应了一声也开始捡起小鱼来,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如意,大肚子母鱼长什么样?”

如意应道:“你看肚子特别大的那个,喏,就象这个。”

小山看着如意手里那条鱼确实肚子特别大,可是再看桶里的鱼,好象肚子也挺大,又好象没如意手里的那么大,还是很难分辨。桢儿一直在旁边笑咪咪的看着他俩,看小山实在为难,便温言道:“小山,要是辨不出,就先捡小鱼好了。慢慢的你就能分辨出来了。”

小山点头,埋头和如意分拣起鱼来,很快小鱼和大肚子的母鱼都被扔回河里去了,桶里剩下八九条大半手臂长的鱼和几捧虾,小山有些舍不得:“原本那么多,现在只有这么几条了!”桢儿笑着说:“不是还有你们的鱼笼吗?”

两人一听来了精神,一起跳起来去拉鱼笼,小山是客,如意很大方的让小山动手拉。刚才看着桢儿拉的很轻松,小山自己拉起来才发现原来那么沉,幸亏如意最后帮了一把,才一起把鱼笼拎上了桥。往桶里一倒,奇怪!明明很沉,却没有鱼出来,如意往里一探,滑溜溜的一条大鱼,卡在里面转不了身,也倒不出来。如意将手伸进去,用手指勾住鱼鳃,慢慢的把鱼拉了出来,哇,好大一条!足足有三,四斤重!小山兴奋的不行,第一次起鱼笼就拉上这么一条大鱼!桢儿往笼里新添了一把敲碎的螺蛳做鱼饵,还把鱼笼扔回水里,拎着木桶带着如意和小山回了郭家。慧娘她们还在收拾着山货,见他们拎回了鱼,更是一番忙碌。

(未完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齐嵋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