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放卫星背后 是中国医改的全线溃败(williamhill官网 )
图片来源:网络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2月23日讯】今天的“家庭医生”又刷屏了。要不是口袋里还揣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有病君有时候真的深深怀疑自己,其实不配做中国人,天天给祖国拖了后腿。
每十个中国人都配一个全心全意为主人服务的公仆,这种幸福已经让有病君飘飘然了,每三个中国人再配一个家庭医生,这种幸福想都不敢想啊。以前不懂什么叫做大跃进,为什么会产生大跃进的,现在再去看看“家庭医生”放卫星,大概就全知道了。
(图片来源:作者微信)
上层好大喜功,下层曲意逢迎,某些领导拍了脑袋给了要求,可是现实是人手不够,资金不足。那么正确做法是什么呢?政府给钱,然后招多些人。
可政府不给,于是就只能数据造假然后上报了。紧跟着媒体报道宣传一下,领导有了业绩,政府有了面子,医务人员负担也没有增加,媒体呢也有了料。
实际上呢,啥都没有。作为政策的直接实施对象的基层民众,理应更了解情况更有发言权,却没有发声渠道。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都是如此,可想当年了。
你们以为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大跃进时期真的结束了吗?不,不过换个花样而已。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出台一些你压根摸不着头脑的政策了么?因为他们的智库面对的数据全是假的,出台的政策能符合国情吗?
崇祯皇帝在看着黄册纳闷,我的帝国一万万人口,为什么就搜刮不到一千万两白银当军饷呢?崇祯皇帝只是没想到,其实他能收到税的人口,可能只有一千万。两年脱贫,五亿签约,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还想马儿不睡觉,可能么?
就是可惜了那些作为“迎检材料”的废纸,都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钱换来的。
经济学上有个非常经典的理论,叫“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币值(汇率)稳定三项目标中,一个经济体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
其实中国的医保现状,说起来也很简单,也是一个医学不可能三角:政府低投入,医保广覆盖,公立医疗高质量,同样也只能实现两项。
在2007年之前,牺牲的是第二项,医保广覆盖。
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2亿人有医保,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大病倾家荡产的不计其数。
在2007年,中国完成了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伟大的医保推广,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将医保覆盖人口提升到了95%以上,基本让绝大多数人口告别了因病返贫。
但是很快,医保资金就兜不住了,都有医保的情况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二级医院只能靠大量套取医保为生,而老百姓也想尽办法套取福利。
至此,根据不可能三角,只能继续调整政策。按照国情,又是“困难群众”抢先为祖国做奉献,于是,开始想办法降低医疗质量。
国家对此的第一个方案叫分级诊疗。简单说,越是乡镇医院报销比例越高,越是大医院报销比例越低,以希望老百姓留在县级医院。
但是依然并没有用,鉴于医院之间的价格差距远远小于医疗水平差距,所以自然还是会涌向大医院。
(图片来源:作者微信)
于是立刻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叫做控制费用。最早针对的是药品,近一年来,这些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价,药品两票制,强制降低药占比。
但是依然无法挽回医保跌穿的趋势。所以现在已经盯上了医疗耗材。
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三角的最后一个边,政府的投入,会不会增加呢?
我只能说,同学们请不要目光这么短浅,我们还要造航母,还要造战斗机,还要登月,还要一带一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比起这个来,医疗算啥?
死几个没钱看病的困难群众还能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所以说,从减少政府预算和开支方面来看,中国医改无疑是获得了巨大成功。从带来的社会效应来看呢,中国医改其实是非常失败的!
每年有关部门都说医改取得了巨大成功,老百姓得到了多少实惠,药品价格降了多少等等。可老百姓并不认可,因为他们说得天花乱坠的作用比起医院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逐年增多的感受及效应,可能要少几个几何数量级。
事实上,老百姓看病花的钱逐年增多的幅度大过了其收入增长的幅度;即便是参加了城镇医保,也只能说少花了些不该花的钱,真正要花的钱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多。
这是因为老百姓在医院多做了很多不该做的高端检查或重复检查,多拿回了一些高价药品,多花了非医保报销的检查、服务和药品。
现在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地钻医保政策空子,尽量多地从医保套钱。
其实医保的钱还是来自老百姓的口袋。医保是不可能亏空的,医保只要吃紧了,政府就会提高医保投保比例或采取其它行政手段干预(如缩小报销范围、提高自费比例等),最终还是要老百姓多交钱。
不明就里且带有强烈不满情绪的老百姓,不知医改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错位或少投入,只能把怨气发泄在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头上,因为他们每一次的花钱都是在医院发生的,都是医生开的检查单和药物处方累积起来的。
有关部门的误导、官员的开脱、和媒体的刻意渲染无一不是引导老百姓向医院的医生寻衅发泄,以致“医闹”这一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新生事物”在中国愈演愈烈。
古今中外都职业高尚且受人尊敬的医生,如今几乎成了千夫所指,无论是有意或是无奈,选中医生当医改的牺牲品,这是医改最不人道的地方。
若不以“社会公正”为本,针对制度面的缺失通盘检讨并加以改进,人们看病恐怕更难、医患关系恐怕更差,而“医闹”也将一直存在,无法消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