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北京:卑微的梦想者之城(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2月14日讯】北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城市,它主要是由两种人群组成:在各种国字号企业的气派的豪华写字楼里穿着不合身的定制西装的190万人,以及在气氛森严的政府大楼里戴着袖套点头哈腰的45万人,这235万人算是同一个群体。而在各类中小微型私营个体企业里怀揣各种梦想艰难打拼的350万人,这批人是另一个群体。这两种人群奇妙的融合起来,最终形成了这个时代的北京文化主色调:卑微的梦想者之城。

国字号单位的小办事员们和政府机关的小公务员们梦想着可以在数万人中一步登天权倾天下;至于那些小微企业的北漂们,白天在北京的车水马龙之间挥汗如雨,晚上回到阴冷的地下室吃泡面,却自以为身居首都,前程无限。这五百多万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人生希望的卑微的蚁民,怀着最虔诚的名利梦,拥挤在这个两千万总常住人口的城市,熙熙攘攘,来来去去。这就是北京,在绚丽的霓虹灯下,最真实的北京。而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北京,真的能让这帮蚁民,实现梦想吗?

2016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居住时间半年以上)规模为2173万人,另外流动人口规模很难统计,一般估计为800万人。也就是说,北京这个城市,时刻都保持着3千万左右的人口。这种人口规模略少于上海3300万左右的总人口(2412万常住人口+900万流动人口),乃是中国总人口规模排名第二的城市。至于再之后的城市,比如广州,2016年的总人口规模只有2千万左右(1404万常住人口+500万流动人口),远远不能与北京上海相比。然而北京的问题在于:它确确实实无法再养活这3千万人了。

中国三千万总人口等级的城市就两个:上海与北京。上海以工业+商贸起家,上海制造曾经名扬天下,到今时今日虽然在高房价的冲击之下,制造业陆续外迁到江苏和安徽,不过底子也还在。此外,上海的商贸业非常发达,乃是整个长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港口。这两者加起来,为群聚上海的三千万人口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在统计数据上,2015年上海工业就业人口351万,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口238万,合计达到589万。而北京从来都是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而存在的,近二十年来由于分税制改革导致资金聚集北京而繁盛起来,但是实业始终不是北京的强项。同样,贸易这种琐碎的事,更加不是梦想大过天的北京人民愿意低头从事的事业。所以体现在数据上,2015年北京的工业就业人口只有132万,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也只有130万,合计只有262万,只相当于上海的44%。

当然,笔者相信上面的数据一定有遗漏,说不定遗漏规模还挺大。然而,这种数据依然可以体现出规律:在人类的所有行业门类中,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就是工业与商贸业,然而与上海比起来,北京在这两个领域显然没有优势。在小微型的私营和个体企业打拼的北漂们,他们既然无法从事制造与商贸业,于是他们转向了一个奇怪的领域:文化行业。由于这个行业的规模太大,所以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中,还专门为文化行业开了个统计专栏。

截止今年10月底,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年收入500万或用工人数50人以上)的平均从业人数123万,至于规模以下的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缺乏统计,考虑到北京满大街的艺术室,以及遍布各处胡同角落的音乐室,相信这些小型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也不会少于百万。OK,现在我们知道了,文化创意行业,就是那350万年轻的北漂群体最重要的就业渠道。

然而,文化创意行业需要的是什么?是自由的创作空间,是随性的生活方式,是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是激扬文字粪土王侯。越开放的文化氛围,就能孕育出越绚烂的文化产业之花。无论是文学绘画、影视戏曲,还是行为艺术、广告策划,甚或网络媒体、手机游戏这类新型文化产业,任何一种文化产业,都需要足够开放的社会空间。创作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兴衰。


夜幕下的北京央视大楼,吞噬了多少人的梦想?(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对于创作空间这件事,笔者不想再在这里给予任何评价,只是简单的列举两个数据放在这里:2016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创意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0.7%,今年1-10月同比下降0.4%。降幅看起来不算大,基本还算是持平。然而对于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涌入北京的北漂来说,对于每年约20万的北京各类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来说,这就意味着已经没有了最重要的新增工作岗位。800万的流动人口在北京辗转流离,他们总归是想要在北京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的,然而到了现在,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已经不再能够再提供新的工作岗位,笔者相信规模以下的小微文化企业的日子应该过得更加冷清,应该更加不可能提供工作岗位。今时今日的流动人口只能是黯然离京。他们在北京郊区的群租屋里苦苦挣扎,拼命的尝试各种谋生手段,这一年来甚至还出现了一波骗子,假装西洋剑神,打着复兴欧洲古代剑法传播欧洲贵族文化的名号,收费教授一套瞎编出来的大风车剑法。然而,现实已经决定了,他们绝无出路。

在另一方面,分税制以及央企总部聚集带来的资金聚集效应,也已经到了极限。分税制的本质,就是将东部富裕省份的财政盈余资金聚集到北京来,由北京的各大部委和机构决定如何分配给中西部的穷省。钱倾天下,自然就带来了北京市面的繁华。然而到了今天,东部的盈余省份越来越少,已经只剩下了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广东这六省市,连天津和山东都已经处于财政净亏损状态,需要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救济。很自然的,汇聚到北京的财政资金也丧失了增长性。在央企那边,L型的经济长期触底已经没有了任何争议,央企当然也无法再大量的聚集各地分公司的资金。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的总存款规模14.51万亿,相对于去年底的13.84万亿,增幅只有4.9%,远低于全国同期8.3%(168.50万亿/155.52万亿)的增幅。最可怜的是非金融企业存款数据(即央企总部的存款),10月底的数据为5.44万亿,对比去年底的5.37万亿,增幅只剩下1.1%,这已经没有任何增长性可言了。考虑到总会有一帮理财狂热分子瞎扯淡,这里再强调一下,北京的央企总部并没有将这些资金拿去买理财。截至10月底北京的非银行金融企业存款规模(即北京的理财、基金、证券总资金规模)22120亿,较去年底下降了2042亿。

资金整体丧失了增长性,乃至理财投资类的资金规模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北京的金融业当然要遭受重创。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金融业利润同比下降15.6%。好在北京的金融业从业人数不算多,55万人,与动不动就以百万计的文化产业的就业人数比起来,不算是动了根本。然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北京的冬天,终于算是来了。

北漂们没有了新增工作岗位,就算他们再不舍得,只能黯然离去,勉强留下的那一批,现在也已经没有了居住空间。入京的资金丧失了增长性,北京的繁华,当然也到达了极限。而北京房价的泡沫,就此应声而破。今年以来北京的地产市场剧烈萎缩,一手房销量,2016年月均成交超过80万平米,今年以来出现剧烈萎缩,月均已经不足30万平米,九、十月份都只有不到20万平米。二手房销售,2016年的月均成交超过120万平米,今年以来同样剧烈萎缩,月均只剩25万平米。这已经不是腰斩,而是一刀斩到脚踝了。房价方面,在今年4月份到达顶点之后,就开始全面下跌,到现在为止已经普遍下跌了10%以上,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中心城区能抵御跌势。并且,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黯然离京,他们都会选择抛掉手中的住房,这也会加上北京房价破灭的过程。

好吧,这就是北京。潮起必有落,梦想终成空。这座建立在文化幻梦之上的城市,总得要回归现实了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蛮族勇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