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随笔:修心于内,谦恭做人(图)
在孔子看来,一个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有天大的才能,也是不值一提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无论在什么时代,德才兼备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赏识,并能在事业上大显身手。而在“德”与“才”两个方面,人们往往更看重前者。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是,(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且又吝啬小气,那在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在孔子看来,一个德行不好的人,即便有天大的才能,也是不值一提的。孔子在此处,着重指出了一个人德行不好的表现之一是恃才自傲。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不仅要克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更要养成谦虚和蔼的美德,切忌恃才傲物。即使你有非常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该收敛时就收敛,也就是说人要修心于内,谦恭做人。
为此,我们应该向曾子的朋友学习。曾子在《论语・泰伯》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意思是: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喜爱画画儿。他拜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齐白石老人磨墨铺纸。从来不因为自己是位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别人家里做客,齐白石先到,他穿着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一会儿,梅兰芳来了,主人笑脸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要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终于,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专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犹忆前朝享太平,
布衣蔬食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
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他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指梅兰芳)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富兰克林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哈代说:“骄傲的人,往往用骄傲来掩饰自己的卑怯。”
可以看出,越是骄傲的人,越是没有真才实学。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人,往往都是些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比如说,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到了老年,还在学习礼乐,已经很有成就的孔子,却还因“礼”的问题,去向老子请教。
在一次作家聚会上,有位作家,一直很看不起自己身旁那位衣着朴素、默默不语的女士,他用一种挑衅的口气说:“请问,你也是作家吗?”“是的。”女士微微点了一下头。“我一共出版了三百多部小说,那么您呢?”“哦,不多,只有一本而已。”女士轻语。作家更瞧不起她了:“一本?那么,是什么呢?”
“《飘》”女士微微一笑。
那位作家,听到一个《飘》字,如雷贯耳!立即目瞪口呆。《飘》,这样一本妇孺皆知的名著,她的作者,却如此低调。
但那位自称写了三百多部小说的作家,我们现在连他的名字都无从考查。
葛洪说:“劳谦虚己,则俯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意思是:谦虚的人,依附他的人就多;骄傲的人,唾弃他的人就多。做一个谦虚和蔼的德才兼备之人,才是我们应该孜孜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