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随笔:君子慎言,勿逞口舌之能!
《易经・艮卦》曰:“艮其辅,言有序,悔亡。”意思是说:不要随便乱说话,说话要有条理。经过深思之后,有条有理的去陈述。这样做了,悔恨就会消失。”言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则可以兴邦救国。为此,我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说法。
朱自清说:“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完了,觉得不合适,还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想要收回就难。正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有句古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现实生活中,一句话,就可能使得你和对方的关系,由亲变疏,由有变无。因此,为了避免说错话,在你说话之前,应先想想自己该说什么,该不该说,对方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有些人心直口快,说话时不经大脑,根本不去考虑自己尖锐的言词,是否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却出现了意料不到的结果。
1825年,俄国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刚刚登基,国内便爆发了一场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他们要求俄国实现现代化,意思是俄国的工业和国内建设,必须赶上欧洲的其他发达国家。(笔者引述此例,意在慎言。不涉及事件的是非)
尼古拉一世,非常残忍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并判处其中的一名领袖李列耶夫绞刑。行刑之时,绳索突然断裂了,李列耶夫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件,会被认为是天意,犯人通常都会得到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时,身体摔青了,浑身都是土。当他确信可以保住自己的脑袋后,他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人什么事都不会做,甚至连绳子也做不好。”
一名信使,立即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尼古拉一世,虽然感到失望,但迫于“天意”,尼古拉一世,还是提笔签署了赦免令。
“不过,绳子断了之后,李列耶夫说过什么?”尼古拉一世问道。
信使如实地回答说:“陛下,他说:在俄国,甚至连绳子也做不好。”
沙皇说:“既然这样,让我们给他证明一下,他说的不符合事实。”于是,他撕毁了巳经签署的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子没有断裂,李列耶夫被绞死了。
李列耶夫只图一时嘴快,却断送了身家性命。如果李列耶夫泉下有知,他会明白,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说了那句“俄国连绳子也做不好”――逞口舌之能,以舌为剑,却自吞剑而亡!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这不是要求大家不要说话,而是告诫人们:不要不知节制的任意发表意见!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才,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也喜欢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这种“舌灿莲花”的功夫,只能暂时忽悠刚刚认识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招人厌恶。
还有些人喜欢辩白。之所以辩白,一般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朋友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辩白,只会损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印象,从而失去友谊,甚至失去爱情。
此外,说话要分清对象和场合。很多人仪表堂堂,看起来文质彬彬,但是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满嘴粗言秽语,使人听了非常反感,原有的尊敬,便立刻消失殆尽。
言多必失,生活当中,少说话是非常重要的。说话最大的智慧,就是慎言!
孔子到洛邑去游学时,参观了周朝供奉周太祖后稷的宗庙。在庙右边的台阶前面,有一个“金人”,就是用铜浇铸的人像,而且是“三缄其口”,“缄”是封闭的意思,这是有三重封口,当然这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表示说话时,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这还不够,还在“金人”的后背上,写了一篇长长的铭文,文中有许多的箴言,都是关于要谨言慎行的。
孔子认真读完了铭文,感触很深,他回头对跟随他的学生们说:“弟子们要记住啊!这些话是很中肯的、合情而又可信的!”孔子接着引用《诗经》上的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接着说:“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意思是:如果像这样为人处世,难道还会因为说话招来灾祸吗?
孔子的话,正与《易经》的“艮其辅,言有序,悔亡。”完全相一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