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谜团 为何有时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图)
每个人从诞生到死亡,身体内的各项机能都有一种近似时钟的周期性变化。(图片来源:Pixabay)
当我们在斑马线等待过马路时,感觉等红灯的时间好像“永远”般长久;而到了年底,又惊觉时间过得好快,怎么一年又将要结束了。虽然大家都知道时间是固定且很有效率地在运行着,可每个人对时间的感觉却有极大的差异。
古人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来形容时间消逝如飞箭般快速;用“度日如年”形容日子过一天有如一年那么长。感觉有时快、有时慢的体验累积成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时间与人生的关系呢?
事实上,没有人天生就了解时间。初生婴儿经常日夜颠倒,打乱父母的作息时间,但最终也必须学会配合大人调整生理时钟。至于我们一到外地或出国旅行就会遇到时差的问题,身体要适应时差的变化。
美国伊利诺大学社会学教授佛拉提(Michael Flaherty)花了30多年收集资料,研究出以下的看法:
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1)遭受激烈的痛苦如酷刑,或强烈的快感,其实激情之类的欢乐不一定就觉得时间过得快。
2)处于暴力或危险的环境之中。例如士兵们身处战斗之中,会有时间慢下来的感觉。
3)大家最熟悉的情况是无聊的等待,时间过得最慢。狱中的犯人数馒头等待出狱的日子是最极端的例子;而职场上,在柜台等待顾客上门却等不到人时,也是挺磨人的。
4)意识不清的时候。比如在迷幻药物的影响之下,也会感觉到时间变得很慢。
5)高度专注力或冥想可以主观影响时间的流逝。例如许多运动员在竞赛的时候都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经常打坐冥想的人也会有时间变慢的感觉。
6)受到惊吓和遇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例如正在学习新技巧或在旅游中尚未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感觉时间变得非常慢。
感觉时间变慢,通常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也可能有许多事情同时发生。看起来矛盾又很复杂。
感觉“时间太慢”的原因
从时钟或日历的角度来看,每个时间单位都是固定不变的,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然而,根据佛拉提的说法,时间单位却会因人类“经验密度”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每个时间单位携带的客观和主观的信息量不同,感觉上时间就会不同。
客观上来说,一名士兵在战斗中许多事情都在发生,时间单位中的“经验密度”会很高,然而困在牢房中的囚犯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是他的经验密度却是同样的高,为什么?那是因为主观上这名囚犯的“空洞时间”充满了自我的情况和眼下的环境,想着情况有多糟,多么希望出去,甚至他的意识可能完全集中在时间过去得多么慢上面。
因此这个谜题的答案就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环境越不寻常,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时间单位中的“经验密度”就越高,结果就是时间过得越慢。
时间像闪电
反之,如果每一个时间单位的“经验密度”太低的时候,对时间的感觉就会特别快。比如我们回忆起过往的事情时,“时间的压缩”就会出现。
通常这种时间的压缩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1)做常规性、熟悉的事务时间过得很快。比方说开车,在学习开车的时候我们需要全神贯注,这时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但是随着越来越熟悉,开车变成习惯,甚至到了想都不用想,“闭着眼睛都能开”的时候,时间就会变得特别快。学习新技能、熟悉新工作也是一样。越熟悉,每个时间单位里值得记忆的经验就越少,经验密度也就越来越低。
2)其次就是“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的侵蚀。这种情况在每个人的身上经常发生。我们对日常事务的记忆会随时间而消逝。例如你记得在上个月的18日做了什么事吗?除非那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否则你恐怕什么也不记得。时间越久,记忆越模糊。等到问你两三岁发生的事情时,很少人能够记起任何事。时间单位没有变,可是“经验密度”已经遭到“情节记忆”的侵蚀,时间压缩到几乎不存在了。
如何善用时间?
通常十分钟依旧是十分钟,我们并不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或太快。例如和某人约定十分钟后见面,不用看钟表也能够在十分钟左右到达会面的地点,因为我们已经学会将经验翻译成时间单位了。大多时候,我们都具有这样一致性的经验,既重复又可以预料,合乎社会的规范。也就是说,每个时间单位的“经验密度”几乎都一样,我们很容易掌握十分钟内会有多少经验。
除非突然发生天灾人祸,比方枪击或车祸,那时充满惊吓和混乱,时间单位内的经验密度飙高,可能就觉得时间变慢;或者某天工作特别忙,没做多少天就黑了,那时觉得时间又变得飞快了。
是“度日如年”还是“光阴似箭”?说到底还是一些主观上的差异。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珍惜时间,善用时间的妙法就是专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你会觉得“多”出许多时间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每天漫无目的瞎忙,任时间流逝,时间就是飞快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