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中国央行降准的呼声越来越大。(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9月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7月中旬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关于要不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问题,学界和业内都有一些争论,不过双方都注意到了超储率这个关键指标。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是否降准则应关注人民币汇率的状态。
中国金融市场今年明显感觉到流动性较过去的波动更为剧烈,目前市场方面对于降准的争论分为两派。不支持降准的方面认为,这与当前官方的总体基调不符;支持降准的声音则认为,现在的一些指标表明降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双方都注意到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持续下行这一现象,目前这一指标在1.5%左右。
中国央行也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写道:超储率2001年超过7%,不断下滑至目前的1.5%左右。对于超储率不断下降,其解释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支付体系的现代化大大缩短了清算时间;二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令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更为方便;三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手段不断提高。
超储率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通俗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的存款中,去掉官方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资金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动用的“救命钱”。
超储率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最大限度释放可动用的流动性。在各家银行的“努力”下,货币乘数(货币派生效应)从3月末的5.29上升到7月的5.45,比3月末高0.16。可以看出在基础货币和超储率下行的同时,货币乘数是一路上行,到今年7月已经增加到了极限。这意味着央行每放出1元钱,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会被放大5.45倍作用到市场上。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等人针对近期市场资金表现发表报告认为,2017年7月中旬以来,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9月以来尽管短期资金面有明显缓和,但是1个月以上的中期利率仍然居高不下,同业存单等利率仍处于今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在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回升、去同业化的背景下,降准或重新提上央行议事日程。
邓海清表示,央行对超储率的解释,并不能说明目前超储率的过低水平是合理的,2017年以来用超储率衡量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明显偏紧。人民币进入趋势性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涨幅达到5.8%,汇率给予了央行政策足够的降准空间。
williamhill官网 特约评论员唐新元认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一方面要对以前大量释放的流动性买单,因为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大量资金进入到了房地产等市场,无奈官方只能进行楼市调控,把资金锁定在楼市;另外一方面,近几个月中国央行在猛力拉升人民币的汇率,让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很高,这对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从目前官方媒体释放的信号来看,中国央行需要找个借口缓解一下操纵汇率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人士指出,9月下半月流动性波动风险不容小觑,2.3万亿同业存单到期增添不确定性。只有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才可能为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自去年3月最后一次降准以来已经一年多未有调整,因此中国银行业内的人士一直呼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中国央行一直不为所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信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