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过高,企业融资成本压力上升。(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6月9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6月6日,在中国央行的官网上挂出了一条重要信息:央行宣布开展MLF操作4,980亿元(人民币,下同)。有传言认为,这是单日2.5万亿的货币量投放。不过在去杠杆的压力下,实体经济面临传导的压力,经济二次探底概率较大。
此前,中国央行收紧了其货币政策试图引导金融去杠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间市场波云诡谲,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债券市场更是进一步延续2016年10月份以来的颓势,各种债券发行利率进一步飙升。
根据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一年期报价在6月2日达到4.3737%,创逾两年以来最高,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高于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事实上如果综合来看,银行内部边际资金成本已经全面高于基准利率。银行间同业资金成本持续上涨,SHIBOR和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倒挂,意味着银行未来将逐步把压力传导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同样以6月2日这个时点为准,根据中债登公司数据,7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67%,高于5年期(3.57%)和10年期(3.63%)国债收益率,这一极不寻常的走势意味着,如今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就像一个三角形,近期7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2014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而在不到1个月前,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史上首次出现倒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5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情况下,对于期限越长的国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也会越高。国债收益率曲线现异常变化,已经暴露出市场严重结构性问题。
同样根据中债登公司数据,5年期AAA级中期票据收益率已经达到4.92%,与之对比是目前对公5年期贷款利率为4.75%,这次自2008年中期票据问世以来,首次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5年期AAA级城投债更是高达5.74%,比之一个月前的4.72%,跳涨超过1,000个基点。
在此关键时刻,6月6日,在中国央行的官网上挂出了一条重要信息:央行宣布开展MLF操作4,980亿元,品种为1年期MLF,利率和上一次持平,仍然保持在3.2%。
所谓MLF,中文名称是“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以招标方式向银行提供资金,银行则以优质债券为抵押物。MLF的期限一般是3个月、6个月和1年。
据彭博统计,6月份MLF的到期规模仅次于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前三个月曾出现过季节性自然“缩表”,造成市场一定的紧张气氛。
考虑到近期银行体系的监管强度较大,6月的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银行体系的严峻性不同以往。2017年3月末超储率从2016年的2%左右,迅速下滑至1.3%,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超储率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通俗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的存款中,去掉央行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动用的“救命钱”。
超储率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最大限度释放可动用的流动性。在各家银行的“努力”下,货币乘数(货币派生效应)从3月末的5.29上升到4月份的5.33,几乎已快到极限值。意味着央行每放出1元钱,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会被放大5.33倍作用到市场上。
因此才有了“央行向市场狂撒4980亿,历史性放水,单日2.49万亿货币量投放”这样的传言。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金融去杠杆带来的“负债荒”,实体融资成本确实提高了,对实体有一定的伤害。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认为,金融去杠杆本应以温和的方式逐步推进,而不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去杠杆,这样不但不能达到去杠杆和防控金融风险目的,反而可能会引发金融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各种债券违约事件不断增多,市场信用风险开始凸显。贷款利率目前反应有些滞后,但是在金融去杠杆的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资金的成本肯定会越来越高,最终必然会在资产端——银行贷款上有所体现,会令企业贷款成本升高。
因此,中国国内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过高,企业融资成本压力上升,导致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再次探底概率较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