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川普粉,我只是反对傲慢地解读民主(williamhill官网 )
美国下届总统川普(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11月13日讯】川普(特朗普)是怎么赢的?
当选举结果出来时,想必跌破很多人的眼镜。在社交媒体上,更看到几乎一面倒的哀号、崩溃及惨叫。
甚至,有的台湾朋友间,竟然因此兴起了小小的“删除好友”潮。让我不禁想起台湾每到总统大选时,必定出现的“盛况”。
我从美国总统两党初选以来,就常和朋友们讨论选情,也不时在换日线上发表一点自己的观察和看法──我一直认为川普有胜选机会,7月时我更觉得川普真的能赢。接着在选前,我又忍不住概略地整理了这几个月来的观察,写了《“觉醒乡民”的逆袭,与“美国梦”的矫情》。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从选举过程中,到今天选举结果出炉,有的朋友戏称我为“半仙”,也有些较不熟的朋友或读者,认为我是铁杆的“右派川粉”。
别误会,其实我并不支持川普个人,严格说起来我是支持沉默的选民。之所以花了这么多力气,发表与台湾、美国等主流媒体相比,较为“另类”的观察与想法,理由很简单:
我当然反对川普种种歧视性的言语,和不负责任的夸张言行;但我也同样不愿见到另一种形式的霸凌──媒体、大众用“政治正确”之名,行压迫意见不同者之实而已。
此外,我其实也没有“神准”预测选举结果:我认为川普有赢的机会,但我没有想到他会赢到连选举人票都可能破300,也拿下80年代后,共和党就没再赢过的威斯康辛及密西根州。
如今,既然选举胜负已定,明天过后太阳依旧升起,我想应该是时候,在大家情绪稍微平复之后,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段时间观察美国选举,我所发现的蛛丝马迹。
支持里根的民主党员
川普这次选举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共和党的基本盘找回来。我在上周时有约略为大家解释共和党的三本柱,川普这次选举和(反正不会投他的)东岸菁英大唱反调,力图稳固另外两大基本票源:“护家盟”与“觉醒乡民”。
但在这篇文章上架后,有一位一样与我关心美国政治的朋友指出,我遗漏了另一个共和党重要的潜在票源,那就是所谓的“里根民主党员”(Reagan Democrats)。他说得没错。事后看起来,这次川普致胜的原因,就是里根民主党选民“回锅”了。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近代共和党的“神主牌”。他也是卸任后顺利交棒给副总统的少数范例(另二则是20年代的Harding J→Coolidge→Hoover,及40年代的FDR交棒杜鲁门)。
其实,里根与川普参选的过程有些许雷同:在1980年选举时,里根在民调上多半落后卡特,而他在党内也被以福特为首的“洛克斐勒共和党”等东岸共和党菁英否定,认为他在政策上太过保守,一路看衰他。
但里根却从民主党的地盘挖墙脚,最后取得胜利。而这一群“倒戈”的民主党支持者,也因此被称为Reagan Democrats。
里根民主党员是一群以密西根为主,分布在五大湖区的白人选民。这些人其实可以归类于我前文所提的“觉醒乡民”或“工会势力”。
更深入点解释,是这些人平时因为工会(民主党的大票仓)的渊源,多被归类于民主党旗下。但他们由于出身背景的关系,在社会议题上(如宗教、家庭观念、平权意识等),多半比都会民主党员保守许多。说白一点,他们其实只认同民主党所推动的社会福利政策而已。
在70年代,美国社会开始开化,但经济则在卡特时期历经了石油危机,传统工业区开始步入衰败。里根与其竞选团队,发现这一群白人选民对民主党产生了疑虑,于是以经济发展、恢复就业等政策支票号召,加上草根的沟通方式成功“拔桩”,让他在80、84年接连获得胜选。
但是这群选民,在美国经济转好,克林顿(先生)打着温和左派路线下,被民主党成功收编归队。民主党也因此重新建立起东岸,五大湖区难以撼动的“蓝墙”(blue wall,蓝色为民主党代表色),让共和党自90年代后的屡次总统大选,都选得非常辛苦,总得票率只在2004过半(这次也没有)。
“那些你不知道的平民偶像”相挺,川普打破蓝墙
川普想胜选,必须要打破这面“蓝墙”。因此重新找回这一群Reagan Democrats,成为他的首要目标。但他刚开始的目标很保守,只希望能成功翻盘宾州,跟近年来“蓝化”的维吉尼亚州,(后者因为希拉里‧克林顿提名维吉尼亚州参议员Kaine而作罢。)
先插句话,这次选举结果,有许多看来无法接受结果的“一日观察者”会认为,这是美国“选制不公”造成的,“明明希拉里的全国总得票数较高,为何竟是川普当选?”
我认为,的确美国总统大选的选举人制度,各州“赢者全拿”的方式,一直不无检讨声浪。但如果相对熟悉美国的联邦体制和历史(我们总习惯说美国美国,但其实是The"United States"of America),就会了解到,选举人票制度的精神,是为了保障小州的权力/权利。
不一定恰当但最简单好理解的举例:试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中国民主化,各省独立但组成联邦,各位觉得今天要选一个“民主中国联邦大统领”代表各省利益,若你是小省的居民,会希望这场选举选出来的人,是省内的共识公推,还是考虑“十三亿人的感情”?
插播结束,回头来看一下川普的策略。那么,在这些Rust Belt Blue Wall州的选民结构,按照族群来划分的话很简单,就是白人为首黑人为辅。而川普除了过去十年成为电视明星外,他其实也一直耕耘他在蓝领白人中的地位,甚至还曾客串在这族群中非常受欢迎的WWE摔角。
这次选举,我们在台湾看到的,是许多好莱坞影视明星为希拉里站台。但是大家没发现的是,美国所谓的“平民英雄”,其实都是支持川普的。
例如很多台湾人不知道,国家大学体育协会(NCAA),尤其NCAA美式足球,在美国养不起职业球队的小州,重要性大概仅次于耶稣。而这次美式足球教练如Lou Holtz,Mike Ditka皆为川普站台,而选前一天川普更在位于波士顿近郊的New Hampshire宣读NFL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教练Belichik写给他的公开支持信。其他乡村音乐的歌手如Kid Rock,也都在川普活动中驻唱。这些人对地方选民的号召力,对亚洲只认识好莱坞及纽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在政策上,川普则主打经贸“重启谈判”(是否有点熟悉?),以保护国民就业及安全为主轴,主张重新审视移民政策,民主党蓝墙内重新召唤了这些隐性的白人选民。正如同拍摄《资本主义爱情故事》(Capitalism:A Love Story)纪录片批判华尔街的美国大左派导演Michael Moore所说,川普代表了这些蓝领白人的声音,他愿意代表他们的利益向车厂呛声,让投给川普成为他们对“财团”(是否又是一个熟悉的名词?)最大的愤怒。
川普分化民主党铁票区,破解奥巴马“致胜方程式”
这半年来,我一直对川普的竞选造势行程感兴趣,因为他去的地方都不是大城,而是中小型的工业城市。这些城市是我身处于波士顿象牙塔时,从来没有听过的地方。而在我Google map、Wikipedia这些地方后,才发现他们的共通点皆是在“主流观点下”,经济“不进步”(重工业,制造业),族群“不正确”(白人)的地方。
在这策略逐渐发酵后,他也迫使希拉里回防密西根,甚至还去了希拉里从没去到的Wisconsin(威斯康辛州)、Minnesota(明尼苏达州),这些让当地人作梦都不会想到,竟然会有共和党人在总统大选时,会去造势的地方。
川普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瓦解“奥巴马联盟”(Obama coalition)的致胜方程式:黑人选民。自8月开始,川普就开始进行他的“Inner city请益之旅”。
他说,如底特律等衰败的城市长期处于民主党“统治”,但是民主党完全忽略了他们的权益,仅是用社会福利“策略性绑桩”,每4年回来跟他们要选票,这些人已经退无可退,"what do you have to lose?",不如试试支持他。
当他开始这些活动时,主流媒体嘲笑他在演戏,以一个白人身分,对弱势黑人族群讲这些话。但选举终究是现实的,只要黑人族群不支持希拉里,就算只是不出来投票也好,都能成功压抑奥巴马的致胜方程式。
与之前的菁英共和党候选人不同的是,先前小布什选择开发的族群是拉丁裔选民,McCain及Romney在少数族群上,则对这些大城中的少数族裔完全没有着墨,导致惨败。
这次选举,在川普花了非常多时间心力经营下,在如Ohio(俄亥俄州)及Michigan(密西根州)等州,造成民主党的大城市票仓,票数没有开出来,先撇开希拉里本身的受不受欢迎不说,至少川普的策略是成功的。
那拉丁裔呢?媒体一直放大川普对拉丁裔诸多疯狂的话(如知名的筑墙说),但是其实这不过是精算过后,为了博取选票、分化族群的耸动语言而已。(而说到为了选举分化族群,我不禁再一次想起台湾)
其实,川普早已做好牺牲拉丁裔的准备。因为在墨西哥边境的州,不是共和党铁票州、就是民主党铁票州(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州、Arizona亚利桑那州、New Mexico新墨西哥州、Texas德克萨斯州)。在投票意向几乎是压倒性差异的地区,他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经营。
那佛罗里达州呢?拉丁裔居民居多的Florida,不是最重要的摇摆州吗?
在这里,川普看准的是美国的拉丁裔移民,因为原国籍的不同,在政治光谱上也有不同的立场。举例来说,佛罗里达有不少的古巴裔美国人,他们移民美国,多是因为被卡斯楚迫害。但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一个重要“政绩”:与古巴的全面解冻,早已得罪了许多古巴裔选民。
川普更因此,早早获得了“猪猡湾事件老兵协会”等组织的支持。所以在拉丁裔选民上,川普交给之前在初选败给他的古巴裔参议员卢比欧“固桩”,他则顾好白人占绝大多数的佛北(Florida Pan Handle),他就有可能险胜。在亚利桑州,则是与菁英色彩较浓厚的McCain保持距离,惨胜即可。
再一次强调,如今选举既然大势已定,我其实也如前面所说,没有预期到如此大幅差距的结果。因此绝对没有任何“事后诸葛”,或嘲笑选前夸夸其谈,选后自圆其说的“评论家”们的意思。会“补刀”写这篇文章,只是想分享自己一路以来的一些观察、思考与心得,希望远在台湾的我们,也能多尝试自己观察、自己独立思考,关心结果足以影响全球的美国政局。
早已不被信任的“主流媒体”
再来,谈谈美国(与全球)知名的主流媒体。
现在很多人质疑,各家国际媒体民调,不是一直是民主党领先吗?
其实这8年下来,主流媒体已成为民主党立场的回音,从希拉里竞选总干事的外流e-mail就能看到,美国主流媒体早已选边站了(有兴趣请查阅档案庞大的维基解密),让他们自己也丧失身为媒体第四权的责任。
从新闻到夜间脱口秀(从Jon Stewart到他的子弟兵如台湾人常转PO的John Oliver),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从早到晚,24小时不间断地都在嘲讽右派和“乡民”,到最后连他们也沉溺在自己的同温层里。
不是没有民调显示川普领先,只是如果是他领先,媒体就会“自动修正”,依照奥巴马连任时的选民结构做“微调”,或是依据自家解读,如川普显然得罪了拉丁裔选民等,而擅自把共和党其实仍然稳定的票仓,显示为“选情紧张”。
2008及2012大选,最准确的民调IBD(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或是做出川普稳定领先的民调像是LA Times Dorsife,则被直接归类为“不准确”。
我们身在台湾,主流媒体自己没有看到的是:其实在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已低到32%。许多川普的隐性支持者接到民调时,不是拒绝表态,就是号称支持第三势力或甚至希拉里。
倒是有一个叫做Trafalgar的民调很有趣且值得一提,它透过电脑询问受访者:“请问你的邻居支持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准确结果。这个民调的设计,表面上在问邻居,其实是为了突破担心支持了“政治不正确”的川普,不敢表态的选民心防。
Trafalgar的民调
在选战前夕,他们做出了川普领先宾州的爆炸性民调。当然不意外地,主流媒体在当时给了他们"C"的准确度,并把它“修正”为HRC+1。现在看起来,格外讽刺。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美国媒体有多进步高尚、客观中立。其实台湾人常戏称立场鲜明的“统媒、重工”或是“三民自”,在美国同样如此,只是被换个名字如"Liberal Media"跟"Alt Right Media"而已。
更讽刺的是,选前许多主流媒体,不断逼问川普愿不愿意接受选举结果,然后大肆报导川普说他会赢,如果选输就是“被奥步处理掉了”。但同样的问题,却从来没有人去问希拉里。选后,率先开启这个议题之一的保守派电视台大众(FOX),老牌的主播Chris Wallace公开反省,他没按照平衡报导原则,也反问希拉里这个问题,是自己的疏忽。
不过“反省归反省”,我们看看美国主流媒体面对昨天希拉里,为何没有在选举结果底定时,依循往例,第一时间出面承认败选,也没有多做什么挞伐。而在选举的激情后,川普昨天在胜选感言也一改过去乖张言行,呼吁美国必须重新团结及疗伤。但在媒体上大家看到的,应该大都是“加州准备脱美”的消息,或是加拿大移民官网被瘫痪的新闻。
民主并不完美,但民主可贵之处就是有自我调节机制。
最后,我想稍微严肃一点,谈谈我对民主的一点点想法。
或许,在选战的激情中,我们常常都忘了,民主的真谛就是包容多元,尊重不同的意见,但是最后仍要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进行民意的表决。用游戏规则下多数人的决定,作为“全体”的决定。
为了在游戏规则内胜选,不同候选人各出奇招、各有自己的竞选语言与诉求。不够包容、不够尊重,是激情下的必然。但我想我们仍然应该清楚的认知到,如今的民主选举,最基本的底线除了法律之外,还有一个大前提:不论种族、性别、出身、背景、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一人一票,没有人的选票比较“高级”。
别忘了,不论在美国或台湾,我们所享有的上述民主,都是无数前辈用鲜血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
对美国这些蓝墙下的选民来说,这次他们手中的一票,或许正如Michael Moore所说:“这是他们与华尔街、与华府唯一平起平坐的时刻,所以他们要表达心中的愤怒”。川普的当选不是偶然,就像台湾的再次政党轮替一样,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就是民主选举的结果。川普当选后自己也说,他知道当选之后,才是挑战的开始。
所以,在急着定义这次选举结果是“美国弱智化”、“民主的危机”,甚至“民主的败亡”之前,诚心建议大家不妨先去看看,法国人类学家托克维尔所撰写的《民主在美国》一书,或许就能更了解美国这一个以个人主义、以宗教信仰、以拓荒精神立国的国家独特性,和他们对这些基本价值的执着。
我们也不妨一起想想,当选前我们嘲笑对手等着选后“崩溃”、选后“跳海”,或者一定不会接受选举结果,但当自己支持的候选人选输了,“蓝瘦香菇”的同时,是否也维持着应有的风度?
回到台湾,我们在过去几年,也经历过很多政坛的大震撼。当中不乏候选人主张“推倒对立的高墙”及“和解”,但最后真的有吗?到最后,总是“支持我的才是进步、正确”才是“团结、正义”,才是“不反智”、“真民主”。
事实上,民主的可贵之处,就是维持着政治(决定众人之事)动态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这样不见得完美的制度下,却至少可以保障民主政府适应民意的弹性。在民主选举的机制下,我认为没有人可以把自己定位为绝对正确的化身,也绝对没有哪一种意见就是进步,或是退步的。
在如政坛一般诡谲复杂的商场,曾经身为outsider挑战establishment的我知道,踏出第一步,才是挑战的开始。所以我也深信,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打破的,前例没有一定要维持的必要,conventional wisdom一开始一定都是unconventional。
川普是言行乖张的“狂人”,我不反对。但既然美国的选举结果已定,明天太阳也依旧会升起,我们不妨就先继续看下去吧。毕竟托克维尔曾经说过:“美国之伟大,不在于比其他国家更为聪明,而在于有更多能力修补自己犯下的错误。”若美国选民这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川普一定会在下一届选举付出惨痛的代价,与其就此否定了民主制度,我们不如选择相信民主的自我调节机制,不是吗?
如果我们一路以来,民主路上跌跌撞撞走到今天,陆续选出了“三级贫户之子”(后来因涉贪污洗钱入狱);“新台湾之子”(这可是阿辉伯给的称呼,卸任前民调惨不忍睹);和打破玻璃天花板,“台湾第一任女总统”(目前政绩大家都在看),等当年的非典型、非主流政治人物成为总统,又选出代表“白色力量”的保守派医生、政治素人担任市长;又选出摇滚乐手、受难者家属担任立委,选出参与学运的年轻人担任议员,并且视之为“改变”、“进步”的象征,那么,我们为何会对美国选出了一位集建商、艺人和政客于一身的非典型政治人物感到意外、甚至绝望崩溃呢?
民主是一个不断演变,自我调适的过程。何苦急着下定论?不妨,先将川普视为美国的“改变成真”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