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外汇正规军与“游击队”较量的后果(图)

【看中国2016年10月22日讯】当今的人们,都喜欢奖励,比如单位给您发奖金,你一定美的屁颠屁颠的;如果中了彩票,估计晚上睡不着了。任何奖励都是好的,但唯独一种奖励,尽量避而远之。

如果您是出口企业,出口得到外汇,而银行和您说,如果将外汇按挂牌价交给我,然后我再给您一定幅度的奖励(比如30%),您一定做梦还会笑。但事实会告诉你,这种奖励是毒丸,因为这是非常古老的招数。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时,1津巴布韦元约等于1.5美元,此时的津元,不仅在非洲,即便在世界上也是高值货币,是明星。当时的津巴布韦,也确实是世界上的“明星”,因为他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980-1994年,津巴布韦主要实行的是外汇管制和固定汇率政策;1994年,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1999年,津巴布韦再次开启固定汇率制度并伴随外汇管制制度,当时,津元兑美元的比价为38:1;2000年10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将津元兑美元的比价调整为55:1。


津巴布韦外汇黑市里的黄牛(网络图片)

由于实行外汇管制,外汇黑市破土而出,以“正规军”面目出现的官方无法继续维持垄断,街头巷尾的“游击队”成了对手盘。大家为了争夺汇率的话语权,进行不断的争夺。

今天我们知道,一些国家为了增加出口,经常对出口行业进行财政补贴(财政收入当然来源于全民),这些都是老套路。除此之外,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还使用了更直接的招数,从2002年2月开始,对于出口行业,使用津元兑美元为800:1的汇率,但官方汇率依旧维持在55:1。相当于穆大叔对出口企业说:我依照挂牌价和你兑换(55:1),除此之外,每1美元再奖励你745津元(这应该算重奖。反正对于穆大叔来说,这些纸币是印钞机中印出来的,几乎没成本,也就很慷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其一,官方汇率近似于名义汇率,只有挂牌的意义

如果出口企业实现出口后,将1美元外汇交给津巴布韦央行,实际可得到800津元,然后再拿出55津元到央行那里购买1美元,相当于剩下的745津元属于白捡的。既然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津巴布韦央行就不会那么傻,自然就会收缩官方的外汇兑换,使得官方的外汇兑换价格成为名义的一个挂牌价,失去了意义,也就是说,央行已经没有能力挂出接近实际的兑换价格。

此时,不仅出口企业在官方购汇渠道的购汇受到限制,其他人或企业也会受到限制,否则出口企业一手将外汇售给央行(也得到奖励),另一手从其他企业或个人手中购买外汇,效果是一样的(多支付一点差价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2002年11月,津巴布韦央行就被迫关闭了官方的外汇兑换窗口。也就是说,从央行开始从出口企业那里溢价收购外汇开始,官方的兑换窗口就会逐渐失去意义(因为换汇受到更严格的限制),甚至很快就会关闭。

从这一天开始,收紧兑换是必须的,但程度或许有差别,你懂的。

第二,黑市开始繁荣

津巴布韦央行的官方兑换窗口既然逐渐成为名义,基本丧失兑换功能,但市场的需求不会消失,比如孩子还在国外上学、需要购买一些特殊的进口商品,等等,这些需求就只能转向黑市,黑市开始兴旺发达。同时,因为黑市购买力上升,黑市与官方兑换率的价差开始放大,所以,很多场合都会说,一国黑市价格和官方兑换价格如果拉大了价差,一般意味着货币、经济局势开始恶化。

如果官方的兑换率是55:1,但购汇受到严格限制,而央行给出口企业的兑换率是800:1,黑市价格应该贴近哪个?当然会逐渐贴近后者。如此,你也就可以判断津元的第一个贬值的目标价。

其三,货币信用度剧烈下降,通胀高涨

事实是,从这时开始,津巴布韦通胀不断走向恶化之旅。这也可以理解,穆大叔奖励给出口企业的纸币,并没有进入经济循环,也就是说没有通过经济循环注入丝毫信用,他们的信用就是零,等于白纸,自然造成货币贬值推动的通货膨胀,相当于彻底打开了通胀的潘多拉盒子。所以,穆加贝大叔的这种做法就相当于让津元走上了“光明”的前途,当然,这条道路会使得津元的面值越来越大,最终到了2009年,面值达到了百万亿为单位,如果您眼罩不好的,交易的时候需要仔细数数零的个数。

此时的实际汇率应该更贴近出口企业的兑换率(800:1)(第一个贬值的目标位),这也在后来得到证实。

2004年1月,穆大叔开始改变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新的变戏法。用拍卖制确定官方汇率,希望官方汇率贴近实际汇率水平,以便从黑市游击队手中夺回汇率的话语权。但这种拍卖出来的汇率依旧是被政府控制的,更近似于新的骗术,因为穆大叔很容易控制拍卖价。当时拍卖出来的官方汇率为津元兑美元为824:1(与800:1很接近),穆大叔希望用这种办法确定的汇率可以得到国际和国内(尤其是黑市游击队)的共同认可。但既然依旧是操控出来的汇率,就无法满足兑换的实际需求。结果,这一汇率依旧低于街头巷尾的“游击队”给出的价格,相当于黑市宣布官方汇率依旧无效,让穆大叔很苦恼。堂堂一国总统,居然拿不到汇率的话语权!到2004年5月,拍卖汇率调整为津元兑美元5600:1,津元大幅贬值,这相当于宣布津元汇率的“真理”确实掌握在“游击队”手中。

2005年7月,津巴布韦元兑美元的拍卖汇率调整为17500:1,但“游击队”依旧不依不饶,他们认同的价格(黑市汇率)是35000:1,整整差了一倍。

这相当于穆大叔一直在挨板砖。

穆大叔的计划永远赶不上游击队的变化,因为游击队手中的汇率是实际需求确定的,穆大叔希望控制汇率,自然处处挨板砖。

最终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到2009年,开始发行面值100万亿的钞票,成为世界第一。但基于依旧无法夺回汇率的话语权,最后,穆大叔决定咱不印自己的钞票了,使用美元、南非兰特和博茨瓦纳普拉作为流通货币,结束了津元的历史,也结束了和游击队关于汇率话语权的争夺。

穆大叔最终以体面的方式认输。

津巴布韦的外汇管制还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旦你将手中的美元现金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要想取出来会很麻烦,进去容易出来难,手续繁杂。另外,把美元存入当地银行的另一个风险是,津巴布韦银行管理部门在急需外汇时,可以悄悄将储户账户上的美元强行兑换成津元,也就是说,你的美元我拿走,给您留下津元,这也算是外汇管制的一道“特色”。但事实上,这种特色不能算很鲜明,因为还有国家这样干过,比如阿根廷,在2002年就曾经去美元化,虽然名字很好听,但本质很扯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账户上的外汇,央行免费负责给您兑换成阿根廷比索。

当央行给予出口企业以纸币奖励的时候,上述风险和内涵的寓意就是时刻存在的。

可为什么穆大叔非要走这条路?从出口企业那里高价收购外汇?原因就在于自己的货币没有完善的信用机制,本币的信用严重依赖于外币,或者说,外币是本币发行的准备金。当准备金严重匮乏的时候,本币就更加没有信用(别人更不愿意接受),逼迫央行只能进场溢价收购外汇;同时,穆大叔出差、跟国际友人打交道,都需要外汇,如果没有了国际支付能力,连吃饭加油都不成,别人都不愿意和他谈话,国际权力无法彰显;自己手中如果没有代表财富的货币发行准备金,估计国内这帮小子也不会听话,没钱谁干活呀,国内的权力也无法彰显,等等,这条路虽然前途不美妙,但穆大叔还是要跟随先贤的脚步前仆后继。

既然穆大叔前仆后继,津巴布韦只能在通胀、贫穷的道路上前仆后继。

对于穆大叔这样在津巴布韦当了三十多年总统的人来说,津巴布韦几乎就是自家的花园,纸币就是个游戏,目的无非是通过财富的不断调整为自己服务。最终不玩津元了,无论你是千亿万亿富翁,都成为游戏一场。

对很多纸币来说,本身就是游戏,又何必那么认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