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泡沫面临破裂
【看中国2016年09月15日讯】本届政府上台伊始,即大力宣传,动用各种手段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以此为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方向,希望能够从中诞生出中国的苹果公司,Facebook等科技创新巨头公司。这些公司的诞生和成长最需要的是什么?除了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官方鼓励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两年来破产率达到90%,剩下的创业企业也就是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简单的加上互联网而已,离开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相差甚远。
近年来中国科技初创企业受到热捧,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一派红火的景象。但现在业界说起融资环境最常用的词却是“寒冬”。科技创新热潮正在冷却,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据金融资料库私募通(pedata.cn)的资料,2016年上半年,中国有173家新风投基金共计融资人民币789亿元(合118亿美元),新风投基金数量和总体募资额分别同比减少42%和14%。私募通由总部位于北京的研究机构清科集团(Zero2IPO Group)运营。风险投资人总计进行了1,264笔投资,同比减少三分之一。在披露交易规模的1,052笔投资中,融资总额为人民币585亿元,同比减少13%。
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行华兴资本(China Renaissance)创始人包凡说,市场并未跌落悬崖,但的确在降温。他表示,受融资额减少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处于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较为成熟的初创企业在通过削减成本以及控制现金流的方式适应新环境。他还表示,虽然顶级投资者去年募集了大笔资金,但他们变得越来越谨慎。随着经济持续的下滑,投资者更愿意短线投资,变投资为投机。前几期的文章中,提到“流动性陷阱”。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宁愿手里持有现金,或是高价炒地、买房,也不愿投资实体经济,更不要说风险极大的科技创新企业了。
去年,大量资金涌入中国风投市场,挖掘科技界的大赢家。这股风潮正值中国经济增速创几十年来最低且其他资产回报降低之际。投资者越来越小心谨慎,不过一些投资者称,投资热门公司的压力意味着有时候风投基金在与创始人会面后根本没时间对初创公司的说法做尽职调查就签署了投资意向书。梅花天使创投(Plum Ventures)创始人吴世春说,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一离开会议就会接到其他风投公司的电话,公司估值马上会上升20%~50%。吴世春和其他一些业内人士称,他们担心自己有可能选错投资对象,且对一些公司的估值过高。
投资者持谨慎立场,还因为中国初创公司的退出选择越来越少。目前有大量企业排队等待A股IPO审批,实现上市可能要花上两年到3年的时间,甚至更久。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曾讨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但今年3月份该计划被搁置。
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资银行易凯资本(China eCapital)的董事长王冉表示,对于如何退出的问题,没有好的答案。他称,这使得风投基金对新投资的热情下降,对估值也更敏感。
中国科技初创公司整体估值变化如何没有相关资料,不过一些风险资本投资者和投行人士表示,正看到很多新的融资回合的估值或者持平、或者下降,这意味着初创公司筹集资金时的估值和上一轮持平或者降低了。
投调查机构Dow Jones VentureSource的资料显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拥有所谓“独角兽公司”数量第二多的国家。独角兽公司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作为中国最具价值的风投支援初创企业,智慧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Xiaomi)在2014年12月进行的最近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460亿美元,对于目前小米是否仍匹配这一估值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由于智慧手机市场已经饱和,小米的手机销售额增长陷入停滞。一些人认为,目前小米的价值只有当初的一半甚至更少。今后,如果没有创新,不能为智慧手机创造出革命性的更新产品,一味地靠模仿,抄袭矽谷的产品和技术,那么,小米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步当年诺基亚的后尘,被其他竞争对手淘汰。
小米驳斥了上述市场传言,坚称其增长进展正常。该公司首席财务长周受资说,小米手机的需求仍然旺盛,其互联网服务业务今年有望带来10亿美元收入,而且该公司在印度智慧手机市场份额的排名中居第三位。他说,作为一家非上市企业,小米需要长期投资人,需要面向未来的投资人;没有一家初创企业可以在一开始就实现估值。
资本+创新能够做到完美的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单纯依靠资金的堆砌,靠“烧钱”来维持创新企业的发展,这种“创新科技泡沫”迟早会破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