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秉爱:一个三峡移民的故事(williamhill官网 )

 2016-07-17 08:5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三峡(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07月17日讯】上映于2007年的纪录片《秉爱》,描写的是长江边上一位为三峡工程移民的女人的故事。
   
那一年,正是三峡工程建成并启动防洪与发电的年头。不过导演所拍摄的时间,则是一年之前。那一年,为了三峡大坝的建设与蓄水,三峡地区渝鄂两地许多传统村镇消失。这位名叫张秉爱的女人也放弃了祖辈所居之家,搬迁到了山上公路边的一个窝棚里。
   
《秉爱》并非一部直接描述三峡移民故事的影片,它其实只是聚焦于张秉爱这个乡村妇女,讲述的只不过是她人生的经历。导演也曾说,三峡只是个背景,不要也行。只不过张秉爱正处于三峡建设与三峡移民这一宏大背景中,让她的经历更多几分波折更多几分故事性而已。
   
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张秉爱这样的乡村妇女,无论她们生活于中国的哪个地方,是繁华的都市还是贫瘠的山村,其命运皆不会有更大的不同。她们只是这个宏伟时代的蝼蚁小民,淹没于时代的洪流之中。
   
在看完此部电影后,我曾想了解张秉爱之后的命运,但在网络上几经搜索,所获甚少。大约也如三峡地区其他女人一般,湮没于历史深处了。
   
导演冯艳是个留日学生,她对三峡移民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自九十年代起即关注着此区域,在川江一带往来多次,跟踪了那个地区的很多人物,而张秉爱则是其中之一。多次的采访,不断的倾谈,她与秉爱已成朋友。也正因如此,秉爱在镜头之前才如此的自然,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只是将生活的原态呈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才能从影片中了解秉爱很多较为私密的事,了解她内心真实的想法,能感受到她的希冀她的愤怒她的无奈。

  

纪录片中的张秉爱(豆瓣)

秉爱是湖北秭归县人,从原来的山村嫁到了长江边上小村。这个小村坐落于三峡大坝的上游,属于需要搬迁的库区。她长得并不难看,有着农村人的朴实,也有其他人所没有的果敢。虽然她一直不甘心于这桩婚事,觉得婚姻是由别人所安排,没有享受到爱情。但对于其父母来说,这已是求之不得的好姻缘。用其父亲的话来说,在山里每天只能赚两三毛钱,而在这个村里一天则能赚上两三块钱。
   
山里人的角度来说,这里就算是天堂了,而且还能喝上清清凉凉的长江水,还能长上很多的见识。秉爱所嫁的丈夫身体有病,无法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性格相对来说还比较懦弱,因此家里大事小事均由秉爱做主,而且所有重活皆是秉爱一肩承担。其实在川渝鄂一带的山区,农村家庭的情形,也大抵如此。
   
尽管不满意婚姻,秉爱还是顺从了家庭的安排,与丈夫认认真真地过起日子,并且养育了两个孩子。生活谈不上多么出彩,但仍是衣食不愁。毕竟这里紧邻着长江码头,享受着交通与物流之便利。村里山地之间,还有很多的田地,可以种植粮食,也可栽种柑果。只要勤劳一些,日子亦可过得去,就如数千年来的人们一样。
   
本来如张秉爱这些芸芸众生,本应在人生舞台上倏忽而过,不留一丝痕迹。但偏偏历史却在这里发生,将这些人推到了前台。其实他们也毫无自主选择的机会,即被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
   
问题很简单:三峡大坝要淹没其家园,他们只能为了大家放弃小家,也就是为国家做出牺牲。
   
三峡大坝必须建,这是国家的决策,不仅只是出于诗人“高峡出平湖”的激情,还有着防洪与发电的现实考量。长江在三峡一带,落差甚大,江水下泄,犹如万马奔腾。一出三峡,即是一马平川,浩浩荡荡,直抵东海。自古以来,每遇害大水,则为害荆楚甚烈。为保江汉及武汉,且有发电的经济考虑,从当政者的角度来说,修建大坝成为最现实的选择。记得当时媒体报道,大坝一旦竣工,可防千年一遇洪水,可解决全国大部分用电问题。
   
秉爱的家,正在水库蓄水位之下,搬迁是必然的了,且无商量余地。对于像秉爱这样的村民来说,这点事理他们是明了的,即使心有不甘,也得老老实实地执行。但如何搬迁,搬到哪里去,国家补偿多少,则就是个问题了,这也是矛盾的焦点。


张秉爱成了钉子户(豆瓣)

纪录片《秉爱》就如实记录下这个过程,留给我们一个观察中国现实的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此种过程中的运作,可以看到政府部门与村民之间的互动。
   
中国人的文化特性就是重土安迁,让这些祖辈世居于此的乡民放弃故土,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在情感上是无法割舍的。如果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上不做好安排,在经济上没有较为合理的补偿,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感甚至抵抗。
   
中国这些年来,大江小河,皆大肆兴修水库,神州江河之上,几无没有水坝之处。客观来说,除了个别论证不足仓促上马的之外,确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洪发电之效。但在修建水库的拆迁与移民问题上,也留存了大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会持续数十年,变成社会矛盾的导火线。
   
记得八十年代末去豫西采访,一群因丹江口水库搬迁的移民听说后,找至宾馆痛诉拆迁不公与移民之苦。此时,已距水库建成十几年,更是离大坝开工已有三十年之久。由此可见水库移民问题的复杂。我们水电兴建的花费之高,我们对于移民的补偿之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移民们的怨气,也正是源自于此。他们的诉求也很直白,既然国家有这么多钱,为何不好好安置好我们的生活?
   
秉爱家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只是不愿去政府给他们指定的地方,认为那里太高也太偏,且离他们家所分的土地太远,耕作不便。他们看中的新修公路边上的窝棚,政府又不准许。秉爱认为老公身体羸弱无劳动力,理应得到更好的照顾,而政府方则坚决不让步。事情由此僵持于此,秉爱家也就独自坚守在原地,在一片废墟之中成为钉子户,等待着洪水来临。
   
秉爱虽然诸多不顺,对于现有生活也不满足,也看不到生活的前景,但她却有着异常乐观的生活态度。她爱这个家,想“把一家人捆得团团圆圆的”。她极其珍视着脚下的土地,认为“土地是最好的东西,什么都能从里面长出来;土生万物,土还能生经济”。她略带满足地看着山坡上因搬迁而放弃的土地,她将这些地方都种上了粮食与果树,反正还有几年才被淹,现在荒着也是荒着了。“只要我还能动,在土里刨一天,我就能有吃的。”


纪录片中的张秉爱(豆瓣)

在电影中,秉爱颇为伤感地说,即使搬走了,她的灵魂还会留在这里。就如她嫁过来时,灵魂不愿跟过来。而现在灵魂跟过来时,她却又要离开这片土地了。她抗争过了,而且颇为坚决,但仍未抗争过这个体制,她还得搬走。
   
电影最后的字幕告诉我们,她最后得到了政府的补偿款四千元,用这些钱在公路边上买了窝棚住下了,继续着她的人生。她满怀希望地期盼着儿子考上大学,儿子最后去了新疆当兵。她悄悄地告诉导演,她想过有爱情的生活,却仍然守着她并不爱的老公过日子。
   
逐渐上涨的长江水,淹没了秉爱已成废墟的家,也淹没了秉爱们过去生活的一切痕迹。也许让这些移民唏嘘的是,他们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为下游的安全舍弃了自己的生活。然而,直到今天,长江中下游的人们,仍然还在饱受长江洪水之苦。
   
但淹没秉爱们希望的,却也并非只是水库之水。像秉爱这样处于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们,也只能面对奔流而下的洪流,卑微而顽强地求生。就如她脚下的小草,千百年来扎根于这片土地,你可以忽略它,却无法根除它。只要有机会,它就绿遍山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猫眼看人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