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特色:央企炒房,民企实干坠冰窟…

 2016-06-16 10: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看中国2016年06月16日讯】2016年5月,中国大陆地王频出,楼市一片火热。杭州地王、上海地王、北京地王、深圳地王短短时间内迅速出炉。在它们引领下,中国房市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赌场!

有人层层深入挖掘,发现所有地王背后都有个“央企干爹”!说明一个严重问题,2016年已经是历史上地王最多的一年,央企炮制的“地王年”——他们制造了半数以上的地王。

2009年,中国就曾上演过一轮央企拿地的高潮了,当年的主角是中化旗下的中化方兴地产。但我们要探究的是:为什么是在今年,地王又密集的出现了?央企又疯狂抢地王了?

流行观点是这样:央企拿地王是因为货币超发,手里钱太多成本太低,又无处可去。或者,央企是为国接盘,制造经济繁荣的假象。如果真的为国兜底,他们应该只去那些房子卖不掉的三四线城市,既可以去库存,又可以缓解地方债,多好的事,而不是全挤在楼市已经过热的一二线城市。这背后的真相可不是那么简单。

先来看看今年频频制造地王的央企们,都有什么特征。

1、地王的诞生着基本都在“21家”阵营,“水电系”尤其活跃。频频制造地王的央企,基本都在国资委当年明令允许的“21家”地产央企之列。就是说,都是有“房地产牌照”的。

插播一段历史:2010年3月,国资委明令:16家央企可将房地产作为主业,其余78家将逐步退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退房令”。到2011年,增至21家。

这份名单中包括:中国建筑国际工程总公司、中房集团、中化集团、中冶集团、五矿集团、保利集团、中粮集团、葛洲坝集团、鲁能集团、中国电建等。他们的身份都是响当当的央企,背后有国资委撑腰。

在“21家”里面,最活跃的是水电系,鲁能、电建、葛洲坝成“地王买手”,今年已在深圳、南京、苏州等城市花掉300多亿,抢了10块地。简单说,今年以来的央企地王现象中,是水电系的天下。

2、这些央企不差钱,抢地不问价,有地就抢,每次都是面粉贵过面包。

他们的抢地风格是这样的:拿地基本不问价格,不管多少钱,就是要拿到,一看到有人举牌就立马应价。如果是像深圳这样的招投标,也会开个比第二名高出10亿元的天价标,让对手跟不上。所以,每次他们都会把地价搞比周边房价高,面粉贵过面包眉头都不皱一下。最后盖出的楼房价格那么贵,皱眉头的是买不起房的老百姓。

3、这些央企地产做得太一般了,诡异!买地的钱都超过了全年销售额。

看这些地产央企的排名,能吓死你,什么时候他们玩地产靠过钱?2015年的销售额上500亿的只有中海、保利、华润、招蛇,剩下的大都是200亿或以下的,可是就是这样稀烂的业绩,他们也敢抢地。

拿常识理解,没有任何企业会这样不顾成本的做一笔投资。这些央企无比活跃的拿地行为,是不正常的,是没有商业逻辑可言,他们根本不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本质上说,他们创造的地王价格,是对全民的绑架。因为,这些地产央企频频制造地王,真相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什么为国接盘那么伟大。

为什么说央企拿地王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为国接盘?这个变化就是:去年以来包括地产在内陆续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央企整合大戏。

2015年,国资委共推动了6对12家央企的重组整合案例。包括南车和北车合并组成中国中车,外运长航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以及6月2日刚刚召开重组大会的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五矿集团等等。

不仅仅是地产央企内部的自我重组,还包括央企之间地产业务的重大重组。大家都只关注了“去库存”,但少有关注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的表态,随后地产央企的重组此伏彼起,央企各地疯狂的制造地王。

例如,招商局集团推动蛇口工业区与招商地产合并,组建市值赶超万科的巨无霸——招商蛇口,仅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就有土地面积500多万平。

再比如,中海地产310亿并购中信地产25城2400万平米土储,中信剥离了地产业务,中海地产土储超过6500万平,超过万科。这是央企之间地产业务的重大重组。

前一阵子,又传出中粮集团剥离旗中粮集团,接盘者可能是招商蛇口。

这些都宣告着:在2010年之后的6年里,新一轮的地产央企重组正在拉开帷幕,而且,这一轮重组,是中国房地产史上前所未见的。这样的重组大戏,实质就是由政策主导的“地产央企内部的大鱼吃小鱼”。除了那些已经做到了千亿规模,或者是拥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地产央企,只有他们可以拥有主动权外,剩下的分分钟有被合并重组的可能。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地产业务做的不好,规模太小,或者没有竞争力,都有可能被别的央企吞并,弱肉强食,谁都不想输。所以央企们争先扮演楼市最疯狂的玩家。为了不被重组掉,为自己保留“房地产牌照”增加一份筹码。

很大概率,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产央企,在今年以来疯狂的拼抢地王的直接原因,不是为了什么为国接盘,也不是因为钱多手痒,而是为了:不被更强大的央企吃掉,以及在互吃的过程中能够有主动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是地产业务规模小的央企,拼抢起地王来反而越凶猛,完全无视自己的能力。因为越是规模小,被吃掉的可能性越高。而且,频频拿地王,也更能向上层传递出“我在专心做大房地产”的效应。他们拿地,更多只是为了自己在可能发生的重组中增大赢面。为什么抢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是因为这里的楼市更安全一些,即便是买贵了,也有可能翻本;而到三四线城市去抢地,买到超出市场价格的地块,等于砸到手里了。

也许等不了多久,新一轮的地产央企阵营又新鲜出炉了!它们不管不顾的制造地王,只会使楼市的面包价更贵,老百姓更加买不起房。结局就是这些央企变成变成推高房价的加速器,让商品房更加快速的“豪宅化”,普通人更难买得起房子,而假如未来的市场发生了调整,那么谁来承担央企们制造的亏损呢?依然是“为国接盘”的老百姓。

只能祈祷,这些疯狂制造地王的央企们能理智面对市场,适当地收手。

中国经济现在是冰火两重天:楼市一路高歌,央企疯狂囤地;制造业却失去生机,如坠冰窟。

有一个数据非常重要,它堪称“让高层最为忧虑”,这就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第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从去年底10.1%猛降至5.2%,遭遇近年来罕见的断崖式下滑。

出口订单风流却被雨打风吹去,内销订单更是凄惨,工厂机器沉寂,马路货车渐稀。目前,大家都不敢投资,因为找不到投资机会。由此引发众企业家纷纷感叹:炒房兴邦!实体经济陷入凋零。

随着松下、夏普等企业回迁日本,几个全球知名制造企业又集体唱起了“离歌”。

5月30日,全球照明市场第一照明品牌“飞利浦”,由于经济下滑,成本上升造成业务恶化,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歇业,不再进行任何生产——飞利浦照明深圳工厂关闭:深圳,再见!

富士康逐步撤离大陆,在印度建百万人工厂:5月10日,报道称,富士康有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买下1200公顷土地,将投资100亿美元建新的制造厂全用于生产iPhone。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设10至12座工厂,超过1百万员工。

5月21日,苹果CEO库克表示要将现有的苹果生产线和服务都搬到印度市场。

中国大陆房价变态的高、物价飞涨、税收高,人工成本是印度3倍多,越南的4倍多,已经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撤离,富士康如果撤离大陆,苹果生产线可能全部转移印度、百万人工作岗位,成千上万供应商将如何应对?

除了上面所说的企业外,华为总裁任正非也感叹: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工业用地了。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既然要发展大工业,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未来二、三十年将是智能社会,如果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西方制造业有可能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中国将空心化。

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其实,任正非也是有感而发。在华为总部所在地深圳龙岗,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4%,而制造业投资则大幅萎缩,同比下降60.4%,占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仅为5%。

目前的高房价已经导致了企业的高负担,各种租金成本极其高昂,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很难承受。可以说,连华为这样的公司都已感受到资产价格上涨对公司的冲击,估计在一线城市,没有多少公司不被压力困扰。

这个年代,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做房地产,高房价逼迫所有人都想去炒房,很少人、很少企业静下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无疑是对实体经济的一个重大打击,是对全民创业的一个质疑。

如果不能维持利润,企业不可能永远亏本生存,这关系到中国千家万户的就业大事。中国振兴还需要靠发展实体经济。

中国面对着高涨的房价,以及央企地王不断波涛汹涌的助推,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是中国经济的强大的基石,房地产经济难以扛起中国经济的未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靖晔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