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帖:为什么日本街头几乎没有乞丐?(图)


日本街头(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3月24日讯】记得在中国听到这样一个笑话:一对新婚夫妇办婚礼,很多人来祝贺并随礼,婚礼完毕以后,新婚夫妇高高兴兴地一起数随礼钱,核算一下,刨除他们办婚礼的费用,还剩下好多钱,他们高兴地说:咱们就天天办婚礼吧,不用上班了。

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笑话,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文化心理上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国人不太在意接受他人过多的恩惠,而日本人却不是这样的。每次我参加日本人的婚礼或葬礼时,对于关系比较近的人,总是觉得应该比别人拿去更多的随礼钱,但是身边的日本朋友告诫我:你应该拿去和别人一样的,或差不多的数目,不然的话对方会有压力。

在日本住得时间长了,渐渐得觉得这个朋友说得很对。在日常生活中,你如果给了日本人一点恩惠,日本人总是会还回来大致相同的报答,一般的日本人会认为:欠别人的情,是一种未来的压力。

日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民间故事叫《白鹤报恩》,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某处住着一对老夫妇。在一个大雪飘飘的冬日,老爷爷在路上发现一只中了陷阱的白鹤,觉得好可怜,就把它救出陷阱,放它飞走了。在不久后的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一名美若天仙的女孩来到了老夫妇的家,说因为下雪迷了路,希望能让她借宿一宿,夫妇俩很高兴地接纳了她。结果雪一直下个不停,女孩就在老夫妇的家里住了下来了。有一天女孩说,让我来当你们的女儿吧!老夫妇很高兴地答应了。

有一天女孩说:“想要买线来织布”,拜托老爷爷买线来,这以后女孩就开始织布,她还告诫老夫妇:“在我织布的时候请不要偷看”,老夫妇答应了。女孩花了三天三夜终于织完第一匹布,她对老夫妇说:“把这个卖了,请再买一些线来”。由于这匹布很美丽,在镇上卖了很高的价钱。老爷爷再买新的线来,女孩就再织出第二匹布。那布越织越漂亮,卖得价钱也越来越高。

后来老夫妇由于很好奇,终于守不住与女孩的誓约,偷看了女孩织布。而他们看到的居然是一只非常憔悴的白鹤,正拔着自己身上的羽毛和线一起来织布,大部分的羽毛都被它拔了出来,都要把自己的羽毛拔光了。随后白鹤变回女孩,她向老爷爷坦白说,她就是被救出陷阱的白鹤,为了报恩为老夫妇织布。不过她还说:老夫妇守不住誓约,看到她的真面目,她只好离开了。之后她就变回了白鹤,飞往天空。

这个故事在日本非常有名,首先以日本的东北地区为中心流传,在全国各地也还有一些略微不同的版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曾将这个故事编入《全国昔话记録》;作家木下顺二把这个故事写成剧本《夕鹤》,戏剧家团伊玖磨则把《夕鹤》改编为歌剧上演。

在谈到这个故事的寓意时,一般日本人的解释是:“好人好报”,“不守誓约是不行的”等等,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含义,就是:“不能接受别人太多的恩惠,不然的话报答起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有‘拔光羽毛’的危险。”这个故事以老夫妇的“不守誓约”为理由结束了白鹤不断拔羽毛的悲惨境地,如果持续下去,这只白鹤肯定会“拔光羽毛”的,因此不管老夫妇守不守誓约,只要白鹤不想死掉,就迟早会飞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深层的社会心理,一般的日本人是拒绝过多地接受他人恩惠的。比如说,在中国乞丐很多,还有的人把做乞丐当成一种职业,想尽办法获得别人的同情,以获得别人更大的恩惠,但是在日本有许多露宿街头人,却基本上看不到乞丐,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现象。这当然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重的社会心理都有关联,但是也一定与上述的社会、文化心理相关。

现代社会是一个个人要自立、自足的社会,拒绝接受他人过多的恩惠,也是一种人格自立和自尊自爱的表现。人在行有余力的时候是应该热情帮助他人的,但是等待他人帮助并且毫无自尊地接受,则会塑造出一种难以自立的依赖性人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