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古代君子正心诚意之道(图)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网络图片)

春秋时楚国的熊渠子,是个著名的射箭能手。一天夜里,他独自一人赶路时,突然发现前面隐约有个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只老虎!他连忙拉弓搭箭,对准它射了出去。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块石头,而箭和箭羽全部射到石头里面去了。这不仅是熊渠子的力气特别大,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精力集中,以必胜的信心去制服对方,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奇迹。西汉的刘向在《新序·杂事四》中说:“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典故的由来。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无独有偶,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也曾射石饮羽。《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没羽)。

精诚,至诚也。真心诚意,表示极为诚心。古人做人、治学都讲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而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可见,诚意对自身修养的重要和决定性作用。司马光在《致知在格物论》中说,“依仁以为宅,遵义以为路。诚意以行之,正心以处之,修身以帅之,则天下国家何为而不治哉!”《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是说在古代社会,从天子一直到平民百姓,都以修身养性为根本。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根本问题没有做好而想使末节问题做好是不可能的。

所谓诚其意,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对待自己的修为是如此,对待别人也是同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资治通鉴》记载了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的故事。

汉诸葛亮到达南中,征讨叛乱,所到之处,处处告捷。孟获收拾雍闿的残余部队以抗拒诸葛亮。孟获向来深得当地汉人和夷族的信赖,诸葛亮要生擒孟获,捉到后,让他参观蜀军的军营战阵,问他说:“这样的军队如何?”孟获回答说:“先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失败了。如今蒙您允许,参观了军营战阵,如果贵军只是这样,我一定能轻易取胜。”诸葛亮笑了,将孟获释放,让他再来交战。就这样七次放走孟获,又七次生擒,最后诸葛亮仍将孟获释放,孟获这次却留下不再走了,说:“您有天将的神威,我们南方人不会再反叛了!”于是诸葛亮到达滇池。 

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全部平定,诸葛亮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为地方长官。“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给军国之用。”从那以后,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夷族没有再反叛。 

本文留言

作者李晓径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