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多2/29一天,是闰年还是闰月?
在中国的日历表中,我们也都知道有闰年和闰月的说法。也都知道四年一次闰年,因为每四年就会多形成一天,闰年的那年就是366天。所以准确的说,非闰年的每一年都有365.2422天。而四年差值构成一天,所以是闰年,累积至一个月之后就会多出一个月,所以称为闰月,那么2016年是不是闰年,有没有闰月呢?
闰年和闰月有区别吗?
闰年是公历的名词。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因为是阴阳历,所以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一般年份12个月就只有355天。
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大约是365.2425天。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
年的制订是利用太阳的运动而来。
2016年是闰年吗?
2016年是可以整出于4。2000、2004、2008、2012、2016、2020、2024、2028这些年份都是闰年。
西元2016年是闰年,每4年才仅有2月29日这么一天,有时甚至8年才一次,据统计全球有500万人在今天过生日,就70亿人口而言算是占少数;闰年是为了弥补人为规定的纪年与地球公转产生的差异,因此4年一闰,但又怕补过头了,逢400的倍数闰年,若逢100、4000的倍数不闰,例如2000千禧年是闰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人网站介绍,年的制订是利用太阳的运动而来,一回归年是指太阳在天上运行,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tropical year),实际长度为365.24219天,这是真正的一年长度。
国历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称为一“历年”(calendar year),回归年会比历年多出0.24219天(相当于5.8小时),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为0.96876天,几近一天,为修正之,故国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2月29日一天。
历年比回归年的时间总是少了一点点
天文馆指出,累积4年后多的0.96876天,与真正的一日尚差0.03124天,如果不间断地按4年一闰的方式修正,百年后将累积成365×100+25=36525日,又比真正的一世纪日数365.24219×100=36524.219多了一点点。
2016年有闰月吗?
2001:闰四月小
2004:闰二月小
2006:闰七月小
2009:闰五月小
2012:闰四月小
2014:闰九月小
2017:闰六月大
2020:闰四月小
2023:闰二月小
2025:闰六月小
2028:闰五月小
以上得知,2016年没有闰月。
因此,历法学家便重新规定西元年份闰年的规则为:
1、逢4的倍数闰,例如:西元1996、2012、2016年等,为4的倍数,故为闰年。
2、逢100的倍数不闰,例如:西元1800、1900、2100年,为100的倍数,当年不闰年。
3、逢400的倍数闰,例如:西元1600、2000、2400年,为400的倍数,有闰年。
4、逢4000的倍数不闰,例如:西元4000、8000年,不闰年。
二十四节气。(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好奇怪,国历生日与农历生日每19年会同一天
此外,有许多人会对于自己国历生日(报户口日期正确)与农历生日在19岁、38岁、57岁……等19的倍数同一天感到好奇。
因阳历19年中,可能会经过4次或5次国历闰年,所以共会经历365×19+4=6939天或365×19+5=6940天;而19年中共经历12×19+7=235个农历月或朔望月,相当于235×29.530589=6939.75915天。由于差了这小小的0.75915天或0.24085天,便会造成阴历日期与阳历日期不见得会每隔19年就必定重合,只会落在前后1天之内;但若会重合,则其年份的间隔必定是19年的倍数。
天文馆介绍,农历中,月的制订是从月亮的运动而来,规定一个月的开始是月亮位在朔的位置时(月在日地之间的时刻),从朔到下一次朔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589天。
一年中通常有12个朔望月,但12个朔望月只有29.530589*12=354.367068天,比回归年365.2422天少,因此每隔几年便会有第13个朔望月,即所谓的“闰月”出现,以修正每年与回归年相差的天数。
闰月“中气”要够哦!
一般而言,平均每19年中会有7次闰月,闰月通常都是在该月无“中气”的时候。这种置闰的方式与西方的“默冬章(Metonic cycle,或称为太阴周)”类似。
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所以有一年四季之分,中国先民依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行,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这种制订方式称为“平气法”。此为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二十四节气的“中气”,包括:
大寒(黄经300度,1/19-21)、雨水(黄经330度,2/18-20)、春分(黄经0度,3/20-22)、
谷雨(黄经30度,4/19-21)、小满(黄经60度,5/20-22)、夏至(黄经90度,6/20-22)、
大暑(黄经120度,7/22-24)、处暑(黄经150度,8/22-24)、秋分(180度,9/22-24)、
霜降(黄经210度,10/23-24)、小雪(黄经240度,11/21)、冬至(黄经270度,12/21-2)。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