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勇将狄青的传奇故事(图)
宋仁宗皇帝宽宏大度,狄青终成良将。(网络图片)
北宋的狄青,原本是一个脸上被刺字、地位低下的底层平民,最终却成了国家的栋梁。《宋史》记载,宝元初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狄青被选为卫士为北宋守边。其他士卒大多畏怯,狄青常为先锋。四年内,他经历了二十五次战斗,中流矢八次。他曾在安远作战,受伤很重,听到敌军来了,立即挺起,奔赴战场。他常披散着头发、带着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所向披靡,敌军莫敢当。
狄青:出身低的良将
范仲淹见到狄青,大为惊奇,说:“此良将材也。”对他礼遇甚厚。范仲淹把《左氏春秋》送给狄青,说:“为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狄青于是放下架子、开始读书,通晓了秦、汉以来的兵法。在古代,因为有贤德的良臣,人才总是不被埋没。
狄青出身低等行伍,十余年才显贵,脸上的刺字墨迹犹在(北宋被刺配充军的犯人、或低等士兵脸上常被刺字)。仁宗皇帝恩准狄青在脸上敷药、除去脸上的刺字,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以功提拔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刺字。臣愿留着此刺字来劝勉军中将士,不敢奉诏。”
皇祐年间,广源州的蛮人“侬智高”攻陷了邕州。狄青整顿骑兵,一昼夜攻下昆仑关。当初,狄青刚到邕州,瘴气弥漫、浓雾遮天,有人说敌人在水的上流下毒,喝了就死,狄青发愁。然而,一夜间,有甘泉涌出,这是上天护佑的缘故。
狄青出征远行,仁宗皇帝担忧地说:“狄青有威名,敌人畏惧他的到来。狄青的身边随从,不是亲信不可担任;饮食起居,都要谨防敌人下手。”于是,派人骑快马,去告戒狄青。皇帝对狄青的挂念、爱护到了如此程度。
狄青有才能,帝王爱护
狄青起家于底层行伍,当上了“枢密使”的高官,每次出门,底层百姓都聚集围观他,互相传颂他的英勇,以至于围观的百姓堵住狄青的马,不得前行。皇帝出行都未必有这么热烈的围观。狄青的经历,符合了底层百姓从贱民到高官、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梦想,百姓对狄青十分热爱,民心沸腾,百姓把他传的神乎其神,说他家的狗长两只角。长两只角不就是龙吗?这让皇帝咋想?(放在今天的大陆,会被扣上“不稳定因素”的大帽子)。皇帝虽然不快,但没有因为狄青在底层百姓心中的声望,而杀掉狄青,而是让狄青到外地任职,保全了狄青。
狄青为人慎密寡言,赏罚分明,与士兵一同承受饥寒劳苦,即使是敌人突然袭击,无一士兵敢后退的,故而常取胜。狄青尤其喜欢把功劳推到辅佐的将领身上。当初,狄青与孙沔一起作战,计策都出自狄青。战胜后,记录战功的事都委托给孙沔,狄青一点也不在意地退到后面。孙沔一开始只赞叹狄青的勇敢,到此时终于佩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狄青。尹洙被贬、死后,狄青尽全力照顾他的家事。
熙宁元年,宋神宗为北宋将帅排名,想到狄青出身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沉有智略,却靠自始至终谨慎安份,保全自身。宋神宗感慨、追思,把狄青的画像挂入宫中,亲自写祭文纪念他。
北宋的皇帝有肚量,将相有德行,所以国家有了很多人才。
(参考《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