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文件:冷战时美国对苏核打击目标曾包括北京(图)


1995年美国联邦民防管理局制作的短篇《线索行动》展示的核弹爆炸后几分钟的情形。(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档案馆)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12月26日讯】美国国家档案馆新近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在冷战高峰的1956年制定的核打击目标包括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1千2百个城市的军事和工业地点,甚至包括文件中标为“人口”的居民区。其中也包括北京。

《纽约时报》星期二披露了这份原绝密文件的内容。这份长达800页的文件标题为《1959年原子武器需求研究报告》,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AC)于1956年6月制订的,目的是确定如果在1956年后的未来三年冷战变成热战需要用原子武器摧毁的目标。

这些目标有空军设备、工业设施、政府大楼,甚至还有标为“人口”的城市。这些要被摧毁的设施被称为爆炸点(DGZ)。

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原称列宁格勒)分别列为头号及二号目标,各有179个和145个爆炸点。

中国不管是否参战,都被列为苏联集团成员。中国的军用机场和城市被列为轰炸目标,其中包括北京。在“系统性摧毁”名单上,北京是排名第13的目标城市,有23个轰炸目标,其中包括两个空军指挥中心、两个空军仓库,以及一个“人 口”目标。这意味着,如果真的爆发战争, 美军在战争初期就会用核武器打击这些目标。

这份文件的重点是打击苏联的空军轰炸能力。名单上有1千1百个军用机场,瞄准每个机场的是170万吨到900万吨当量的核弹。首先要打击的两个机场在今天的白俄罗斯,因为苏联飞机可以从那里起飞去轰炸北约国家。分布在东欧各地的这些机场是首要攻击目标,是因为当时飞机是苏联对美国发动核反击的唯一手段。后来随着双方研制出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这些目标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年美国军方力图在苏联周围建设轰炸机基地包围圈,一旦战争爆发,就可以执行“一路走一路炸”的策略,在前去轰炸大城市的途中摧毁沿途的一切打击目标。

当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努力推动制造当量为6千万吨的核弹,认为这样才有足够的威慑作用。1945年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儿”原子弹只有一万多吨,当量6千万吨的核弹相当于“小男孩儿”的4千2百倍。

1959年,美国的核弹爆炸总当量已经达到了200亿吨,远远超出上述密件所建议的 “威慑”量。总统艾森豪威尔力推减少核武,在之后的一两年里把核武器当量减少了一半。核武器历史学家沃勒斯坦说,“他觉得这将导致人类毁灭。”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