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行动方案(图)


香港(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11月30日讯】香港律政司长袁国强认为容许内地公安在港执法“无法避免”,否则西九龙总站无法做到“一地两检”。《明报》发表文章《一地两检:别在港人伤口洒盐》,作者黎广德认为,“即使从未看过《基本法》的香港人,都明白容许内地公安在港执法等同赤裸裸践踏一国两制”,“容许内地公安在港境执法,必然要扭曲基本法”。

黎广德说,此例一开,内地公安初期限于西九总站内执行内地法律,有了所谓“法律基础”后日后扩权便顺理成章——为了方便通关在红磡直通车站和中港客运码头要执法,为了保护领导人安全在中环解放军码头和中联办大楼要执法,以至内地政要经常到访的央企写字楼,都没有限制公安执法的理由。“最终中港界线模煳,国际投资者视香港风险为中国风险,试问香港岂能保住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年轻人更不甘于被操控?

时评家李怡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认为,雨伞运动后,香港社会在某程度上陷入香港人不再相信自己的低潮。好像任何努力甚而牺牲,都无法挽救社会在中共国侵凌下沉沦。但部份年轻人不甘心,他们奋起求变,从参选求取选民给予他们信任中,寻求恢复自信。这是对社会敏锐、有政治触觉的年轻人的自主表现。

李怡认为,本土化除了坚持本土优先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事事向北望。“尽管我们都知道,中共掌控香港是政治现实,但去年伞运提出的命运自主、自己香港自己救,以及在港中球赛中市民与特府的两极表现,都说明香港人的本土化就是不甘于被操控。更何况寄望一个专制政权明智无疑缘木求鱼”。

红色资本所向披靡?

台湾《苹果日报》发表论《红色资本乱并台湾媒体》,作者戴瑜慧认为,中国DMG集团的东森电视收购案,涉及的资本家从黄面孔的台湾资本家,换成白皮肤的美国纽约客Dan Mintz,此举显示中国的海外媒体扩张新的策略。

文章认为,由于资本无形无色,不管是短期套利还是为了政治目的前来,都不利台湾媒体文化产业的长久发展,更造成台湾媒体产业的日趋恶化。东森电视购并案是重要机会,只有让台湾社会重新检视现行法规,以及对资本无能检视的行政当局,反思该如何让人民对媒体产业的发展重新取得发言权,才能制止这些年来媒体在各色各大资本之间反覆转手的乱象。

更多媒体将成中共宣传工具?

台湾《自由时报》也发表社论,评论东森收购案。社论说,中国党政军势力对台湾媒体有兴趣,只要把东森与六亿美元放在天平的两方,市场上多认为是天价,并不是在商言商。但问题是,台湾社会同意让号称亚洲最大的华文频道网,成为专制中国的宣传工具?对台湾其他国内频道形成不对称竞争?进而冲击整体言论自由的视听环境?甚至造成台湾生活方式与内容的改变吗?

社论说,媒体绝对是敏感产业,加以这些年受到政府不当政策影响,台湾的媒体环境日益沉沦,给与外力可乘之机,也新生更多挑战;这桩中资买卖东森电视疑案,可以视为是治理失能的产物,业界这么多的绘声绘影,全是空穴来风?

马云背后的钱权关系

台湾传播学者罗世宏在香港《端传媒》发表评论《这些年,台湾人怎么看马云?》认为,相对于外媒和陆媒,除了立场鲜明的《自由时报》之外,台媒通常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报导基调是揄扬多于贬抑,负面的批评报导更是相当少见。

罗世宏说,若没有中国大陆这样特殊的钱权恩宠体系当作靠山,没有政治权力帮忙开道,马云和阿里巴巴不可能有今天,而马云已经如何、未来又将如何知恩图报呢?可惜的是,关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台湾媒体或许不会太热衷于揭露或探讨更多像这样的真实状况。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张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