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万亿:400亿 中信证券错的太离谱?(图)
中信证券被爆半年内累计虚增互换业务规模高达1.06万亿元。(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11月2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文琮东综合报导)中国大陆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经历高层变动后,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称半年内累计虚增互换业务规模高达1.06万亿元,并对此进行调查。尽管中信证券发表声明系公司系统错误,但有评论分析认为,虚增业务规模或是为遮掩资金的真实去向。
11月17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王东明因年龄原因退休。同日,中信证券高层人事发生变动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出任中信证券中共党委书记,中信集团总经理助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佑君担任党委副书记。
11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称,张佑君将出任中信证券董事长。
中信证券被指虚增业务规模
11月24日,中国证券协会发布公告称,2015年4月至9月,中信证券累计虚增互换业务规模达1.06万亿元(包括新增规模和终止规模)。对此中国证券协会表示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如有违规情况将采取相应措施。
对此,中信证券在11月25日声称,因该公司系统升级造成对外报送个别信息出现错误,主要涉及2015年4月至9月互换业务新增规模和终止规模的数据错误。发现错误后,并于11月初进行数据更正。目前,中信证券互换业务规模不超过400亿元。
大陆《财新网》11月24日报道引述一熟悉收益互换的市场人士的评论,虚增业务规模可能是用以掩盖资金真实去向。因融资融券额度有上限,券商可与投资者利用收益变现和固定利率进行现金流互换,这种方法非常隐蔽,不涉及股票交割,虚增的资金可能用作其它用途,可更灵活运用资金。
互换业务是指根据协议约定,客户与证券公司在未来某一期限内将特定股票收益变现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交换,是一种权益衍生工具交易形式。互换业务包括固定利率和股票收益互换、股票收益和固定利率互换、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互换三种类型。
此外,互换业务还具有信用交易特点,客户只需提供一定比例保证金,具有杠杆效果,比例可达3倍至5倍。
该市场人士认为,如果杠杆能够增加到3倍至5倍,中信证券虚增互换业务的资金量是可以达到的。
中信证券虚增互换业务规模时间是在今年4月至9月期间,正是大陆A股股灾和政府救市的关键时间点。
中信证券深涉“经济政变”
因涉嫌违法证券交易,自8月25日至今,刘云山之子刘乐飞担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的中信证券已有半数高管遭到警方调查。
大陆《时代周报》9月8日报道引述深圳某券商高层披露,作为大陆股灾救市的主力,从中信证券救市时买入股票的情况来看,也确有内幕交易嫌疑。做空A股一般通过同时操作现货和期货来实现。一北京不愿署名的私募人士透露,因QFII和或刚通规模有限,境外资金可通过地下钱庄和贸易方式两大途径进入A股,并靠大手笔买卖做空股市。
另有数名基金、证券人士认为,如果中信证券与境外基金有关系,很有可能是通过私人关系泄露市场交易信息,让境外基金获利。
香港《东方日报》9月18日报导,现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即将退休,刘乐飞原本很有机会接任其董事长一职。中信证券半数高管遭警方调查,外界指其背后有政治斗争阴影。刘云山之子刘乐飞担任中信证券副董事长,中共第五代领导人剑指何处,似乎不言而喻。
香港《东网》9月24日发表署名冯海闻评论文章称,中信证券作为国有控股第一大证券公司,在大陆股灾时大发国难财,对中共当局来说无疑是一场“经济政变”。
海外博闻社10月15日引述中共公安部消息称,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向中信证券透露政府救市的决策内幕,后者借机进行内幕交易,获利甚丰。中信证券高管向境外机构泄露内幕,一起洗劫大陆股市,这是7月股灾的原因之一。因此,张育军、程博明和多名中信证券高管有可能会被以“经济间谍”罪名处置。
海外媒体明镜10月19日出版的《经济政变》披露,大陆股灾罪魁祸首并非来自境外公司,而是与习近平对立的“红二代”所领导的中信证券。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曾被视为券商救市的主力。在这场股灾中,习近平发现了股灾中与其最过不去的就是掌管中信证券的“红二代”。他们担心高层被大规模洗牌后失去决策权,就无法利用中信证券的招牌圈钱。
香港杂志《争鸣》10月号披露,刘乐飞已遭内控,并交出私人持有护照、出入境工作护照及假名、代名证件。在规定时间内去有关部门报道,接受调查并配合相关工作。未经中共中纪委、中组部和公安部三个部门共同批准,无论因公因私理由都不能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