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暴跌:欲说还休的故事……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08月27日讯】8月26日,在中国央行降息及降准救市措施后,连日暴跌的A股股市跌幅终于有所收敛了。上证综指在大幅震荡逾8%后,终场下跌1.27%,险守2900点;深圳成指震幅逾7%,收盘跌近3%,跌破万点大关。

兜里的银子不足,如何救市?

估计又会有大量救市的声音。但就是救市,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兜里的银子充足不充足。

中国股市在3500点附近那个位置救市的本身就是错误。其实,很多决定无所谓对与错,在不同的位置会形成不同的结局。中国就是在错误的位置衍化出一个错误的结局。

就在8月24日的“黑色星期一”里,全球多国的股市暴跌,传媒已经发出救市的信息。亚洲地区的台湾也紧急召开救市会议,称不排除启动“国安基金”。现在,每个国家都会救市,这是政府的职责和意愿,但是能否有能力是另当别论。台湾是有一个常态化的基金,也就是说是储备粮,这是对股市负责的精神,因为那完全是日常结余,到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化解危机。据笔者所知,香港也有大量的财政结余。

部分国家将凯恩斯主义奉为金科玉律,甚至希望财政的负债越大越好,让经济行驶在“快车道”上,而真到了需要救市的时候,兜里空空如也,还拿什么救市呢?笔者不太清楚韩国的财政情形,或许只有香港和台湾有能力救市,剩下的那些国家和地区,只剩下闹哄闹哄。

还有人说印钞也要救市,好吧,就算救起来,当汇率一泻千里的时候,怎么办?通胀暴涨,社会动荡,到那时只能飞速地加息(看看去年下半年卢布剧贬时普京政府干的那些个事)。而这种救市,还不如直接跳河,因为这样的危机比股市危机严重成百上千倍。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高呼救市,但每个人也要好好戴眼镜看看,谁才有能力真正救市,这才是关键。

今天的结果,是凯恩斯主义者送给各国的“果实”,可惜,是苦果。

中国股市:为何总是风雨历练,难见彩虹?

尽管中国大陆经济展望一直不佳,但股市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还是走出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急剧飙升。但是之后,股指便再次掉头向下,一直下挫不振。盘面上看,上证综指自6月下旬创出年内新高5178点后,上证综指持续重挫,“千股跌停”的局面成为中国股市此后屡见不鲜的“新常态”。虽然政府的“暴力救市”曾经点燃过投资者些许星火般的“希望”,但是怎奈“无可奈何花落去”,宏观经济面和实体经济的全面下挫,终究让这次政府主导的“暴力救市”行情虎头蛇尾,最终无功而返,市场脆弱的心理防线再次土崩瓦解。8月中旬,在人民币突然大幅重贬之后,股指继续承压。到了8月24日,上证综指的下跌走势进一步登峰造极,当日早盘跳空大幅低开,一路下滑,最后大跌297.84点,在3,209.91点收场,跌幅8.49%,日跌幅更创出2007年以来的历史记录;深成指亦重挫931.76点,跌幅7.83%,收在10,970.2点;创业板也重挫189.34点,跌幅8.08%。盘面上更是全盘皆绿,两市共计超过2,000档股票跌停。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次日的8月25日,沪深两市指数再次下探,沪指再次暴跌244点,跌破3000点心理防线,报收2964点,跌幅达7.6%。面对股市跌跌不休的困境,8月25日,中共央行突然宣布降息、降准(又称“双降”),以期提振市场气氛,而业界认为“双降”对大陆股市是重大“利好”。但8月26日,A股股市在小幅高开后再次上演跳水走势,全天沪指振幅达8.14%,截至收盘沪指下跌1.27%,深成指跌2.92%,跌破1万点大关,两市近700股跌停。至此,沪指连续五个交易日遭到重创,跌去22.87%,市场一片肃杀、哀鸣……

作为典型政策市加资金市的沪深股市,从资金推动型的方式来看,估计很难再次达到以前沪市单日成交上万亿的规模。从近期沪深两市成交量的逐级走低可以看出端倪。所以,港媒才有了“A股已经具备5大熊市特征”的警示:1. A股连续下挫,无论是投资者开户数还是银证转帐数据都显示,投资者加速离场,市场信心接近冰点。2. 破发、破净(跌破净资产值)股出现。8月17日至21日以来,银行股大量破净,不少股票跌破发行价。3. 基金被迫减仓应对赎回。数据显示,7月以来,基金赎回增多,对此基金不得不减仓应对,进一步增大了市场抛售压力。4. 停牌上市公司增多,形成新“堰塞湖”。停牌上市公司增多,投资者担心未来复牌或对市场形成压制。5. 私募基金出现清盘。统计数据显示,私募基金今年以来清盘数量已近800只,占今年新发产品数量的37%,大量经验丰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遭遇清盘危机。

其实,我们早就指出过,投资者们必须清楚很重要的一点:中国股市最终是为谁服务的(参见本栏目文章“震惊:中国股市原来这样设计的……”一文)!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才能明白为什么“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仅仅只是一句歌词而已。如果你要把它移接到中国股市里去,等待你的只能是无尽的失望和周而复始的噩梦——“欲说还休,正是天凉好个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