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在哪里?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08月13日讯】2005年,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从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12%,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人民币对美元就进入一个10年单边升值通道。这十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5%,而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则升值了54%以上。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既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同时催生了中国经济的“三大泡沫”:楼产、股市和债市。
十年后的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但是这次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上一次改革正好逆行,让人民币贬值近2%。有人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仅会结束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态势,也可能是人民币贬值的开始。
因为,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是放在完善中间报价机制上。央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个声明一公布,顿时引起市场巨大反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时应声下跌。当天9时15分公布1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为6.2298,与前天的6.1162相比,即人民币贬值1,136个基点接近2%。在央行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引导下,无论是在岸市场还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汇价都应声下跌。在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Y)8月11日曾低至6.4369,贬值近3.6%,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离岸市场反应更大。离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H)当日跌至6.4002,创201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全日跌幅近3%,亦创下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日贬值幅度。
现在的问题是,在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会不会真的走向单边贬值或持续贬值之路?如果人民币的持续单边贬值,它的最后边界在哪里?中国的居民面对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风险有多高?
当然对于第一个问题,央行官员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就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趋势性。人民币的贬值是为了校正现货市场汇率价格与中间价的偏离性,是为了人民币汇率增加浮动空间创造条件。而且央行还表示,在完善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提高中间价市场化程度的同时,也将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比如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人民币汇率。
但是,如果央行未来公布的中间价密切紧随市场收市价,而在当前中国经济疲弱的形势下,这个市场收市价早就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那么这个机制将会不断地强化人民币贬值预期,而且使得人民币真的进入单边贬值的通道。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这不仅会与央行官员言论不符,也可能乱了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阵脚。因此,在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这种汇率机制如何运行是相当不确定的。
当然,即使未来不会出现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趋势,但人民币在一定程度脱离美元强势,形成更大幅度的上下波动可能会更大。因为,只有通过这种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逐渐来确立人民币汇率贬值或升值的边界。如果这样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及基准性就有可能减弱。也就是说,在新汇率机制下,政府仍然是无法摆脱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参与和控制,这就是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最大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