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人民币贬值将终结中国经济模式
【williamhill官网 2015年03月05日讯】2015年初人民币中长期贬值...低迷的2015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已经在向全球货币投机者侧露出了人民币估值虚高和脆弱的一面。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央行致力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2014年里人民币似乎在按照中国央行的逻辑正在全球落地开花,中国央行似乎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信心。对于中国央行积极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中国制造业产业实现国际化前央行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终将引致人民币做空风暴。
2015年初人民币中长期贬值趋势生成后的持续性逼近跌停的波动正在显示出人民币做空风暴涌动的暗潮,而低迷的进出口数据只是做空风暴日渐递进的注释。中国主导经济的恶果被经济高增长的速度所遮蔽,次贷危机后,经济模式得到不断强化,当铁公基和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时,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的进程就已经结束了,中国制造业在不知不觉中被边缘化,现在正在走向绝境。
加入WTO,中国制造业摆脱了自力更生的落后困局,世界先进技术的涌入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鲜的生命,中国制造由此走向世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不仅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同时也为政府创造了巨大税收。
随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中国各级政府受体制内在逻辑催动演化成为投资商——完全承继了计划经济经济时代主体投资的基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退化成了政府私有财政,公共财政资金变成了政府私有资金,无需任何公共立法决议,各级政府可任意将资金投入任何基础设施建设中。
在GDP全球增速第一的高歌声中,中国铁公基和房地产建设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短短的几年里抬高了中国制造业成本,成本优势的丧失让中国制造业陷入了无利可图的绝境,中国制造业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中国政府及其国有基建投资就已经挤垮了中国制造业。
迄今为止,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还在跨国公司手中,中国制造不过是壳制造而已,中国低端制造还停留在贴牌制造阶段。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制造充其量就是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而已。2013年以来,中国高涨的人工成本,地租成本以及融资成本已经让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无利可图,跨国公司近两年来从不断裁撤业务现在已经演化到了大规模关闭厂房撤资的境地。
随着跨国公司的离境迁徙,中国壳制造将丧失国际市场竞争力,那些为跨国公司生产提供零配件的链条制造产业也将伴随着跨国公司的离去而倒闭破产,成本压力和海外市场的日渐丧失是2015年中国制造业窒息死亡的主导因素。
当中国的政府及国有投资用全球最便宜的资金大搞基础设施投资而制造业承受全球最贵利率资金的时候,中国市场资金久期错配就决定了跨国公司的离去是早就注定了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及其后续政策已然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必然走向败亡。
当中国各级政府土地财政的唯利是图和跨国公司商品生产的唯利是图相遇并展开竞争的时候,跨国公司最终跑步离开中国只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
加入WTO看起来似乎是中国完成了和国际规则接轨。但笔者认为,加入WTO,仅仅完成了西方发达经济体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设定的保护性规则,而固步自封的社会意识让中国并没有透过这个多边国际规则去了解世界,更加纯粹地来说,中国并没有从这个多边规则中了解到西方发达经济发达体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发达体所依存的基本规则。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
其一、中国制造只能成为国际加工车间,成为国际产业链上可有可无的的一个环节,绝无可能够成为主导;
其二、政府在市场中地位的界定不清,政府主导经济最终逼迫跨国公司途中离开中国,中国市场被发达国家离弃;
其三、中国留守自身体制,既无法融入西方经济发达体,也无法融入依附于西方经济发达体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制造产业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有效产业链,只能成为国际经济的临时附庸,合作时只能作为生产车间,不合作时就遭到排斥。
中国政府及国有投资为主导的政企不分的经济模式既无法在国际上形成具有影响世界投资格局的跨国公司,同时,中国国有投资在世界各个重要市场的上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自由通行证,中国国有企业过去在能源资源并购中的失败和现在中国高铁屡遭败绩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2015年,跨国公司将加速退出中国市场。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的再次杀跌,三季度,存货跌值损失将掀起中国制造业的倒闭潮。当政府及国有投资彻底挤兑死中国制造业的时候,当政府及国有投资成本优势彻底将跨国公司成功挤出中国的时候,当中国制造遭遇国际产业链条排挤的时候,当中国商品占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剧烈下降的时候,人民币将遭遇境内外力量的合意作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