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年玉石进化史12幅古画图解古人工艺(williamhill官网 )

玉石爱好者结缘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却难以想象——它从被发掘到设计到雕琢到打磨到成品,这一过程上需要花费多少的心思。时代的进步,为玉雕注入新鲜的活力,如创新的玉雕风格与雕刻机器。玉雕工作者通常以机器为辅,对璞玉进行细致雕琢,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件玉雕作品。都知道“玉”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它与中华传统文化难以分割,溶在中国人的骨髓里。无论你是古玉爱好收藏者,还是古玉研究人员,甚或是在博物馆里观赏过古玉,一定会对古人的智慧、工艺大加赞叹。古人在没有先进机器可以运用的情况下,雕制出那么多玉件,你能想象古人是如何做到的么?


第一幅“捣沙研浆图”

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第二幅“开玉图”

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的更像锯。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第三幅“扎砣图”

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第四幅“冲砣图”

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第五副“磨砣图”

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第六幅“掏堂图”

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第七幅“上花图”

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第八幅“打钻图”

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柱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幅“透花图”

即做浮雕、镂空。


第十幅“打眼图”

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


第十一幅“木砣图”

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第十二幅“皮砣图”

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