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香 按按手腕穴道(图)

(网络图片)

“十人九虚。”以此来形容如今运动少、整日活在空调房、夜生活频繁的都市人群,可谓相当准确。

专家指出,对于“虚”人来说,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尤其重要,从中选取穴位用热敷、针刺、艾灸等最能激发人体正气。

“打通”任督二脉可防病

武侠小说常将打通任督二脉当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两条重要经脉对保健确有功效。任脉行走在人体腹部正中,总调全身阴气和气血。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由此可见,任督二脉对于统摄全身的气血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脉上的常用保健穴位有关元、气海,常被人提及的保健穴位“足三里”则在足阳明胃经上。日常采取揉按、热敷这些穴位,“次数越多越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办公室一族最适合叩打足三里。该穴位自古便负盛名,古人习惯以艾灸此穴来防胃病、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癫狂等神志病。刘建华解释,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约在外膝眼下三寸,小腿骨外一横指,按压起来有酸胀感,但不会发麻。

犯头晕头疼不妨捏捏“后脑勺”

随着现代人因生活方式改变,坐的时间越来越久,颈椎、腰椎等脊柱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刘健华推荐,此类患者的穴位保健应选风池、风府、肾俞、命门四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颈椎患者最适合按压风池和风府穴。这两穴都在脑后,具体来说,风府穴的位置为“后发际(发线根部)正中直上一寸”。风池穴的定位为“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在风府穴的两侧。除了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疼,刺激风池穴还能起到醒神、提神的作用。

在腰椎上的肾俞穴(是膀胱经上的要穴,为“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点五寸”),要找准此穴得花些工夫。刘健华说,我们日常系腰带的位置,即腰侧两处凸起是髂嵴,它与腰部正中凸起的骨头即第四腰椎棘突相平。找到第四腰椎棘突后,向上数两个,即为第二腰椎棘突。肾俞穴在其左右一点五寸。

找到肾俞穴,命门穴也便迎刃而解。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属于督脉。武侠小说中常有“击中命门,冲击脊椎破气机,致敌截瘫”的描述,不无几分道理。肾俞穴、命门穴可缓解腰椎疼痛,除了按压外,更适合热敷。

此外,办公室一族中,阳虚、气虚等元气虚损者不在少数,因此,特别适合热敷或艾灸关元、气海两穴。这两穴对于容易疲劳、腰膝酸软、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者效果较好,月经不调、遗精等妇科、男科病也可将其作为辅助的保健穴位。关元穴的位置在“脐下三寸”,气海则在“脐下一寸”。

失眠、心悸可按腕上穴位

睡眠不好是都市人群的典型症候。失眠时不妨按按手腕上的内关、神门两穴。两穴均可缓解心血管系统的不适,并各有侧重。内关穴的定位为“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骨)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有个简单的测量办法,即先握拳屈腕,可摸到手臂正中的两根最为凸起的筋,内关穴约在两筋之间,再以手掌与手腕相接的横纹到肘部的距离为12寸,则选择靠近手腕一端的六分之一处为内关穴。按此穴可缓解胸闷、心慌、眩晕、晕船、胃痛、呕吐。

神门穴对失眠的缓解效果更为突出。其位置是“手腕关节手掌侧,尺(骨)侧腕屈肌腱的桡(骨)侧凹陷处”。简单来说,先拳屈腕,摸到手臂上最靠近小指一侧的一根筋,神门穴的位置在这根筋近大拇指方向且在手腕横纹上。

有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急救穴位,其实也有保健防病的效果。例如合谷穴,即虎口处正中略偏向第二掌骨处,可刺激人从混沌中立即清醒,其实,该穴还有缓解腹痛和便秘的效果。此外,经常按压耳甲腔(即外耳廓与耳道之间的空间),可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效果。

要提醒的是,上述保健穴位,除了任督脉上的穴位外,分布上一般为对侧的两处,例如神门、内关在左右手腕就各有一处,按压时切莫遗漏了一个。此外,按压穴位时应保持一定的频率和力度,一般建议一次按压持续五至十分钟。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